碳酸乙烯酯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耦合反应催化剂研究

来源 :第六届全国工业催化技术及应用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vfg4gf3fg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了6种钛酸酯类催化剂对碳酸乙烯酯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耦合反应的催化活性,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反应原料配比和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耦合反应的影响(以碳酸二甲酯的收率计),结果表明,钛酸四丁酯的催化活性最好。碳酸乙烯酯和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耦合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250℃、钛酸四丁酯与碳酸乙烯酯物质的量比为0.002、碳酸乙烯酯与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物质的量比1:3、反应时间3 h。
其他文献
采用柠檬酸络合浸渍法,制备以Y分子筛为载体的含稀土、铜和钾纳米复合物的氯化氢氧化催化剂,考察了活性组分负载量对氯化氢氧化的影响,并运用XRD、N2等温吸附脱附、UV-Vis和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BD表征结果表明,活性组分在分子筛表面形成(20~25)nm左右的纳米晶粒,N2等温吸附-脱附曲线表明,当活性组分负载质量分数超过24.9%时,负载的纳米晶粒与分子筛形成核壳式结构;UV-Vi
中国石化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催化汽油选择性深度加氢脱硫技术OCT-MD将催化裂化汽油脱臭后切割为轻和重两个馏分。与FCC汽油直接先切割相比,轻馏分的总硫含量降低约45%,硫醇硫含量≯10靏穏-1,研究法辛烷值不损失,可以大大降低重馏分加氢脱硫深度,减少烯烃过度饱和造成的辛烷值损失。重馏分加氢脱硫反应采用低压操作方案有利于减少产品辛烷值损失,反应器入口压力最好≯2.0 MPa。采用二乙醇胺法处理
综述了有机异氰酸酯清洁生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有机胺经氨基甲酸酯热分解的工艺路线,包括氨基甲酸酯的合成和热分解两部分。有机胺经氨基甲酸酯热分解路线是最具产业前景的清洁工艺,对其反应体系、催化剂和溶剂等进行了评述。
采用浸渍法制备不同比例的Fe2O3/SnO2粉体,采用XRD、IR和DR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臭氧和Fe2O3/SnO2光催化降解糖蜜酒精废水色度为活性研究,研究不同Fe含量、焙烧温度和焙烧时间等对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e2O3/SnO2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反应120 min,糖蜜酒精废水的色度降解率从单独紫外光和臭氧氧化的56%提高到92%;Fe含量对催化剂活性具有较大影响,Fe物质的量分
采用沉淀法制备了铈锰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以甲苯氯化反应尾气中所含有的微量氯甲苯为深度氧化对象,在固定床中考察了铈与锰物质的量比、氧含量、氯甲苯浓度和空速等因素对深度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Mn3+可以使氧化铈体相的晶格缺陷增多,有利于体相氧向表面活性氧的转化,当铈与锰物质的量比为1:5时,催化剂的活性最高;氧气浓度的增加有利于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在以纯氧为氧化剂、氯甲苯体积浓度0.5%~1.5%、
制备了具有磁性和催化活性的双功能催化剂CaO/MgO/Fe3O4用于催化花生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对CaO/MgO/Fe3O4进行了XRD、TEM和磁性等表征分析,探讨了CaO/MgO/Fe3O4催化剂的重复利用性能。研究表明,用Mg(Ac)2溶液等体积浸渍磁性基质Fe3O4,在N2气氛600℃焙烧2h,可得到具有磁性的栽体5%MgO/Fe3O4再用Ca(Ac)2溶液等体积浸溃Mgo/Fe3O4,
以大庆南垣股份公司生产的轻烃为主要原料,采用znTb-HZSM-5芳构化催化剂放大的固定床芳构化反应装置,考察了反应温度和空速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同时对反应气、液产物进行分析,得到适合该原料的芳构化反应最佳温度、空速等工艺参数。
开发了一种液化石油气硫醇无碱转化组合工艺。该工艺的流程为:采用三段固定床串联。将醇胺法脱H2S后的液化石油气先通过COS水解剂固定床,将COS水解生成H2S;经过精脱硫剂固定床,脱除COS水解生成的H2S和醇胺法未脱尽的H2S;通过硫醇转化催化剂JX-2A+固定床,同时向硫醇转化催化剂固定床注入转化助剂,将硫醇转化成二硫化物;蒸馏法脱除液化石油气中二硫化物。该组合工艺可使COS脱除率大于95%、产
工业大学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 210009采用沉淀-负载法制备了TiO2负载质量分数为15%的TiO2/SiO2催化剂,在高压釜考察了碳酸二甲酯与碳酸二苯酯歧化反应制备甲基苯基碳酸酯的工艺条件,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60℃,反应时间2 h,n(碳酸二苯酯):n(碳酸二甲酯)=1:3,催化剂用量为碳酸二苯酯质量的5%,此条件下,碳酸二苯酯转化率达81.5%,甲基苯基碳酸酯选择性和
以活性氧化铝为载体,负载Mo、Cu、Ca、Ce、La和Ti等金属为活性组分制备吸附剂,对加氢裂化尾油脱氮具有较高吸附能力。考察了吸附温度、空速对吸附结果的影响,并对吸附剂再生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温度120℃,空速为1.0 h-1较适宜。采用水蒸汽一氧气法对饱和吸附剂进行再生,效果很好,且可以多次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