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大红沟剖面新生代地层磁组构特征及构造意义

来源 :2016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z7413355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表明柴达木盆地新生代沉积物磁化率各向异性能够有效记录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应力场方向,然而过去对该盆地磁组构研究主要集中在始新世下干柴沟组和中新世下油砂山组,因此不能有效界定应力场方向发生变化的年代.本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大红沟剖面沉积岩进行了详细的磁组构分析,获得了新生代较高分辨率(平均6~10m)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数据.柴达木盆地由南北向挤压转变为东北-西南向挤压发生在始新世下干柴沟组和渐新世上干柴沟组之间,指示青藏高原北部应力场发生了变化。将青藏高原北部应力场的转变归因于阿尔金断裂的左旋走滑,而中晚中新世应力的进一步加强可能与下地壳流或昆仑山断裂开始走滑也有关系。这一研究加深了对青藏高原北部变形机制的理解。
其他文献
利用中国地震科学探测台阵2013-2015在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架设的673个台站所记录到的远震波形所提取到的接收函数并应用H-k扫描方法获取了南北地震带北段及其周缘的地壳
2013年4月20日8:02分发生在四川芦山县的Ms7.0级地震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Ms8.0级地震之后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又一次造成巨大灾害的强烈地震.然而该地震的发生并未造成龙
会议
小江断裂带是中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之一.近年来小江断裂带的北段发生多次破坏性强地震,如2012年昭通宜良Ms5.6和Ms5.7地震,2014年鲁甸Ms6.5地震,和2014年云南永善Ms5.3
会议
以青藏高原中东部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于2013年7~8月,沿青藏高原东北-西南方向进行样品采集,大约每100km选取受人类活动干扰少的地带设置采样点,共采集了77个表层
会议
青藏高原化学风化历史是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理解这一问题对于查明青藏高原隆升、化学风化作用及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以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锡铁
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阶段性隆升对于亚洲乃至全球气候都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其隆升的时间还存在争议.青藏高原隆升的精确年代对研究高原隆升模式及其气候环境效应都至关重要.
云南位于中国南北地震带的最南部,该地区人口密集,地震活动强,小江断裂带南端及大理-中甸断裂带地区的地震活动性尤其受到中国地震部门的关注.云南西南部与缅甸接壤的地区地震
芦山地震空区连接了2013年M_W6.7(M_s7.0)芦山地震震中区域和2008年M_W7.9(M_s8.0)汶川地震震源区.在地震目录中,该区域内的地震事件数目少,因此也不易得到详细的深部认识.为
会议
东构造结(又称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南迦巴瓦构造结)地区是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研究的重要地区之一,其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模式是国际地学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本研究对东构造结周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