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0例腰背痛患者及30例无症状青年志愿者(均无腰椎部畸形、外伤、手术病史),并根据年龄段分为4组:0-15岁,16-35岁,36-60岁,60岁以上。
【出 处】
: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常规磁共振成像、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在腰椎间盘早期退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30例腰背痛患者及30例无症状青年志愿者(均无腰椎部畸形、外伤、手术病史),并根据年龄段分为4组:0-15岁,16-35岁,36-60岁,60岁以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全脊柱DR与MR成像全脊柱站立位及仰卧位状态的影像学对比结果.方法 搜集2010年11月至2016年03月到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退行性脊柱病的61名患者资料,年龄49.9±17.6岁,均行全脊柱站立位DR与仰卧位MR检查,分析全脊柱拼接的图像质量,在全脊柱DR侧位片、全脊柱MR正中矢状位图像测量颈椎前凸角(CL)、胸椎后凸角(TK)、腰椎前凸角(LL)、骶椎倾斜角(SS)、脊柱矢状位垂直轴(
目的 合理选择ROI位置以减少不确定因素造成检查失败的几率 方法 通过对已完成的40例冠脉CT扫描图像的测量和分析,比较气管分叉层面升主动脉根部和降主动脉作为ROI区域的优缺点.40例冠脉CT均采用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双源CT,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技术,造影剂选择非离子型对比剂碘佛醇(350mgI/ml),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经肘正中
目的 探讨基于改良MOLLI序列心脏T1 mapping技术在定量化评价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心肌弥漫性纤维化的应用价值.方法 重度AS组入组标准:超声心动图平均跨瓣压差>50 mmHg或峰压差>70 mmHg,最大流速>4m/s,,瓣膜面积<1.0 cm2.排除标准:(1)MRI检查禁忌症;(2)肾功能eGFR<30 ml/min/1.73m2; 心功能EF
目的 报道右颞区颅骨骨筋膜炎1例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一例,患儿女,18月,主因头部摔伤2周入院.2周前,患儿不慎从床上坠地,具体不详,伤后无昏迷、呕吐.入院查体于右颞、顶部及右眼眶周围触及质硬肿物,约4cm×3cm大小,无明显触痛.
钡剂灌肠为放射线科常用的一种诊断技术,但一些不良刺激、对灌肠认知不足、过分担忧等因素导致了病人的焦虑反应。这种不良心理反应可引起神经、内分泌障碍,免疫力低下,直接影响着灌肠的顺利进行,对进一步的检查治疗也可带来副作用。
椎间盘退行性疾病是引起颈椎病和下腰痛的主要病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及工作能力。目前临床和影像学上椎间盘退变的评估和诊断尚局限于形态学,如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和椎体终板的Modic分期等。近年来随着MR检查技术的迅猛发展,椎间盘退变的早期MR定性和定量诊断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如弥散成像(DWI)和弥散张量成像(DTI)显示髓核中水分子运动状态和纤维环的结构完整性;MR-T1ρ反映出椎间盘髓
目的 分析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TGCT)的MRI表现特征,提高对D-TGCT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肩关节周软组织围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1例,总结其临床和MRI影像特征,并复习近几年国内外文献。
目的 评估儿童常规及对比增强磁共振全心冠脉血管的成像质量并分析可行性.方法 2014年9月至2015年1月间20例行磁共振全心冠脉成像检查患者(男13例,女7例,中位年龄5.8岁,心率范围63-117次/分钟).所有受检者均进行常规磁共振全心冠脉血管成像和增强磁共振全心冠脉血管成像扫描检查.
目的 探讨应用高黏度骨水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可行性。方法 将21例和回顾性分析3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后2小时离床活动,4小时下床活动,对照组患者术后 12小时离床活动,24小时下床活动,比较两组疼痛模拟评分(VA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arthel)、压疮风险评分(Braden)和深静脉血栓风险评分,观察两组患者骨水泥渗
目的 对比增强磁共振全心冠脉血管成像在儿童冠状动脉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5月间15例拟诊冠状动脉疾病的儿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性7例,女8例,中位年龄3.7岁)行冠状动脉CT成像及增强 CMRA检查.参照美国心脏协会九段法划分冠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