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泡湿地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来源 :第四届全国藻类多样性和藻类分类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2013 年春、秋两季对白鱼泡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阐析,根据不同生境设置6 个采样点,采集藻类植物标本.在白鱼泡湿地共观察到浮游植物173 个分类单位,隶属于8 门10 纲14 目32 科63 属.藻类组成主要以硅藻门种类最多(37.6%),绿藻门其次(35%);裸藻门(16.2%)也占很大比例.从季节变动上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明显;春季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Ehr.)Ralfs)、绿藻门的四足十字藻(Crucigenia tetrapedia West & West)等为优势,秋季硅藻门的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ützing)、绿藻门的狭形纤维藻(Ankistrodesmus angustus Bernard)等为优势.采集标本的同时对环境因子进行检测:电导率(SpCond)、总氮(TN)、总磷(TP)、水温(WT)、叶绿素a 和pH 等.运用典范对应分析探讨环境因子与藻类植物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影响白鱼泡湿地浮游植物的主要水质因子为WT、pH 和叶绿素a.春季的Shannon-Wiener 指数、Pielou 指数及Simpson 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2.75~3.30、0.89~1.04 及0.91~0.95;秋季的Shannon-Wiener 指数、Pielou 指数及Simpson 指数变化范围分别为3.00~3.33、0.84~0.93 及0.89~0.94,水质评价显示,白鱼泡湿地水质处于β 中污,营养水平为富营养化,WT、pH和叶绿素a 是驱动白鱼泡湿地浮游植物结构群落季节演替的主要环境因子.
其他文献
  于2013 年7 月对虎林地区的东方红镇至饶河县五林洞镇沿途水体的浮游植物组成、丰度及优势种进行了分析.在采集区域设置10 个采样点,其中河流型样点8 个(七里沁河与沿途
  近几十年来,随着多相方法(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方法)应用于蓝藻分类中,弥补了单纯依靠形态学特征所遭遇的瓶颈的劣势,这给蓝藻分类学部分难题的解决带来了潜在的希望,同时也带来
会议
  褐藻纲(Phaeophyceae)网地藻目(Dictyotales)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暖海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群区分于其他褐藻类群的特征有:顶端生长(apical growth)、形
会议
  目的:微藻在自然界中随处可见,种类繁多,易于生长和收获,产量高,表现为系统发生的多样性、遗传性和表型的多样性、生长方式的多样性、生态多样性、代谢多样性、化学多样性
  骨条藻(Skeletonema)是世界性分布的重要硅藻,也是常见的赤潮生物,具有很高的种类和遗传多样性,但在我国沿海的种类多样性和分布特征尚不十分明确.本研究从2014年2 月份
  About 134 common species of Brachysira have been reported worldwide by far,however,little species were recently reported in China.Based on field specimens c
  2009 年12 月14 日,在对珠江口珠海海域球形棕囊藻(Phaeocystis globosa)赤潮的跟踪调查过程中发现一次红色中缢虫(Mesodinium rubrum)赤潮,设置3 个站位对红色中缢虫赤
  We present light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on two new species of Prestauroneis from the Zoigê Wetland,Sichuan Province,China.Prestauroneis nenwai sp
  于2014 年4 月对江苏常州市滆湖取水口附近附着藻类进行了生态调查,在对硅藻种类定性观察中发现了一种异极藻为新纪录种,该物种最大特征为:具有较大近长方形中央区,刻面中部
  2012 年6 月-7 月,对西藏阿里、日喀则和那曲地区及拉萨市16 个湖泊的浮游藻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共鉴定出浮游藻类71 种(含变种),隶属4 门35 属,其中那曲地区6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