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笔者在这里主要想谈一下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中的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研究。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效应是多个主体综合活动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政策工具措施,它们传递到它的政策目标,需要经过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等各种各样的主体行为的综合作用。我们现在具体讨论一下居民的行为。譬如,居民首先需要有一个储蓄和消费的决策,这个决策会影响到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确定储蓄以后,还会有一个金融资产组合的选择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笔者在这里主要想谈一下对货币政策效应的微观基础中的居民消费储蓄行为的研究。我们知道货币政策效应是多个主体综合活动的一个结果,也就是说,中央银行采取各种政策工具措施,它们传递到它的政策目标,需要经过如居民、企业、商业银行等各种各样的主体行为的综合作用。我们现在具体讨论一下居民的行为。譬如,居民首先需要有一个储蓄和消费的决策,这个决策会影响到储蓄和投资的均衡。确定储蓄以后,还会有一个金融资产组合的选择问题,有多少用于银行存款,有多少用于股票和债券的投资,这会影响金融市场结构、资产结构以及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说居民消费结构的选择对经济结构和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有重要影响。
其他文献
银行体系为社会经济生活的的正常运转提供货币及其支付机制,因而具有非常明显的外部性。基于稳定的考虑,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表明,政府总是积极地介入银行体系的运行过程,从而成为银行业稳定机制中的重要支持力量。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后,政府通过建立金融安全网向银行提供信用担保(显性或隐性的),这使得政府在银行体系稳定中的作用空前强化。然而,政府的信用担保带来了不容忽视的道德风险问题:使存款人失去了对银行监督
推进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村专业大户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生存空间的变迁,他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融资困境。为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笔者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融资困境的成因,进而提出了一些粗浅看法。
本文提出了城市信用社作为一类金融机构是“不成功”的,城信社之所以“不成功”,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下列几项。(一)‘先做游戏,后订规则”,酿成混乱;(二)宏观经济大环境中的不良因素:过热,炒房地产,复苏乏力;(三)自我约束能力差,地方政府干预力度大;(四)“准入、退出”与监管方式尚未脱离计划经济框架,缺乏必要的竞争约束与规则约束;(五)“整顿”恶化了城信社的经营环境,造成经营业绩严重下滑;(六)现行官员
近年来,部分学者对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进行了规范或实证层面的研究,概括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观点:(1)行业垄断低效率论;(2)银企市场结构不对称论;(3)产权结构单一低效论;(4)产权结构侧重论。本文认为:中国银行的结构问题是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双重问题,因此就银行绩效而言,应置于市场结构和产权结构的二维空间中讨论,从而发现更有效的决定绩效因素的证据或理由;就银行市场结构而言,从产业组织理
金融在现代经济中的核心地位以及金融快速、直接地作用于经济的特殊规律,都使得金融危机对经济造成的危害尤其深重。根据美国联邦储备局1998年2月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总共造成全世界投资者损失高达7 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全部国有资产总值(孙健,1999)。因此,对金融风险的识别和早期防范成为确保国家经济稳健运行和持续发展的关键,各国都有必要建立一个灵活、有效的早期预警
本文对当前物价上涨情况的分析思路、当前物价上涨的基本情况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对物价波动效果的进一步分析及基本结论进行了探讨,提出了2004年的价格波动预测及货币政策建议。
本文介绍了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功能,分析了中国国有银行治理结构,对中国国有银行治理结构的改进进行了讨论。
加入WTO五年后我国将向外资银行全面开放国内市场,目前各界人士均对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前景表现出极大关注。在影响中资银行的对外竞争力的因素中有一点已成为共识,即中资银行在风险控制水平上处于严重劣势,并且这种劣势又在相当程度上是由于中资银行的各种体制问题造成的。因而,如何通过体制改革的方法提高中资银行的风险控制水平,从而提高其对外竞争力就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正是本文要阐述的主题。
本文对货币替代定义及其衡量指标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中国货币替代“棘轮效应”模型的建立及数据选择,讨论了中国货币替代“棘轮效应”模型的分析结果。
对“金融抑制”这个概念,金融界、特别是金融学术界比较熟悉,但在其含义的理解上,国内已出版的专业词典和教科书中虽有阐述,但侧重于政府行为,突出它的负面影响,而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纳入发展经济学之中则嫌不足,甚至忽视。笔者最近重读麦金农和肖的著作,对此感触良深,谨以此与大家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