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目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健康第一"指导思想由毛泽东同志首次提出倡导,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我国青少年身心健康促进的高度重视,是贯彻我国教育理念久久为功的必要,更是青少年生理、心理茁壮成长的需要。经过近70年的历史征程,"健康第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语境都是对国家宏观政策的呼应,其内涵也几经演变逐步丰富与提升,皆是予以解决一定社会现实问题或提供健康导向的指导理念,呈现出特定时期我国的时代背景和学生的健康需求,具有较强的使命感和时代感。为进一步发挥学校体育在后疫情时代的作用和功能,对"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动因予以梳理并反思,为实现当下学校体育的历史使命和健康教育的供给提供理论参考意见和依据。2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历史动因予以梳理并反思。3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的历史动因分析3.1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的主要因素3.1.1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中国的必然选择3.1.2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恢复重建的时代需要3.1.3 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6年:推动素质教育的科学感召3.1.4 2007年到21世纪二十年代末: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经之路3.1.5后疫情时代:复学复工复产的迫切需求3.2学生个体的健康需求是"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的关键要素3.2.1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持健康体魄的必然选择3.2.2改革开放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末:增强体质健康的时代需要3.2.3 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6年:促进身心健康的科学感召3.2.4 2007年到21世纪二十年代末:实现立德树人的必经之路3.2.5后疫情时代:供给健康教育的迫切需求4 "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内涵演变对后疫情时代学校体育的启示4.1发挥学校体育力量,为国家科学防控疫情助力4.1.1完善线上教学,提升疫情期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因此,为适应新的教学形势,提升疫情期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应提前熟悉线上教学软件的使用并在课前进行测试,做好处理如掉线、卡顿等情况的准备;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割成小片段或单元,确定好本节课要达成的目标和成效,并预设一些跟教学内容相关的提问、测试等,随机要求学生做运动技能的示范与讲解;在线上课程开始前与学生做一些轻松互动,向学生宣传健康知识与实时疫情新闻信息,保持线上教学的现场感、时代感和代入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设计"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驱动式任务,以"学生学会"作为逻辑起点,更多放权给学生实践、反馈和思考,成为学生线上学习的协助者,以保证疫情期间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维持学生健康的身心状态、全面提高体质,是抵抗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所在。4.1.2带动家庭、社区体育联动输出,为全民健康促进赋能学校、家庭与社区是青少年健康成长、锻炼习惯成型的三个主要场域,促进学校、家庭与社区体育的联动输出,不仅实现学校体育培养目标的达成,而且对家庭成员的健康乃至全民健康都具有一定成效,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成员体质健康是国民体质健康的供能系统。4.2加强健康教育供给,满足学生疫情期间的健康需求4.2.1保障健康教育课,提升体育教师的健康教育能力未来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突破传统的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体育教师培养定位,对此季浏教授提出未来的体育教师不应是"教书匠",而应该由"体育教师"转变为"体育与健康教师"。体育教师作为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中坚力量,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使命感,提升自身健康教育能力以适应新的教学形势和现实环境,所以,将健康教育纳入体育教师职前教育和职后培训内容势在必行4.2.2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开发疫情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专题内容所以,国家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标准有必要在"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下,增设或完善呼吸性疫病防控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具体内容的相关课程设计,以及重大疫情下居家健康生活方式、科学体育锻炼的指导建议,推动疫情针对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让体育与健康工作者、学生乃至全民有"法"可依、有"课"可上,成为抵抗重大疫情的物质基础。4.2.3培养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其养成健康行为习惯无论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还是疫情常态化管理时代,学校体育都应对培养学生"健康行为"的体育核心素养提高重视,强化健康观念、充实健康知识、增进健康态度,以培养健康素养的内化培养健康行为,以促进健康行为的发展培养健康习惯,将学生"健康行为"的规范贯穿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弥补"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健康"教育的作用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