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呼伦贝尔短尾羊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所形成的一个优良类群,该类群不仅具有呼伦贝尔羊耐寒、耐粗饲、善于行走采食、抓膘速度快、羔羊成活率高、肉质好且无膻味等特点,更是由于其尾型短小,饲养成本低,利于配种,深受当地农牧民的喜爱;另外脂尾型绵羊尾部脂肪大量富集已经不适应当代育种方向和产业化生产需求,因此目前在蒙古羊选育中,短尾型的蒙古羊选育已经成为主要的选育方向.本研究
【机 构】
: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31 内蒙古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内蒙古 呼和
【出 处】
:
2017年全国养羊生产与学术研讨会暨养羊学分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呼伦贝尔短尾羊是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地区特定的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人工选育所形成的一个优良类群,该类群不仅具有呼伦贝尔羊耐寒、耐粗饲、善于行走采食、抓膘速度快、羔羊成活率高、肉质好且无膻味等特点,更是由于其尾型短小,饲养成本低,利于配种,深受当地农牧民的喜爱;另外脂尾型绵羊尾部脂肪大量富集已经不适应当代育种方向和产业化生产需求,因此目前在蒙古羊选育中,短尾型的蒙古羊选育已经成为主要的选育方向.本研究充分利用呼伦贝尔短尾羊体型大、尾巴小的种质特性,结合利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戈壁羊适应性强、饲料报酬率高、抗逆性强的优势,开展杂交选育,并对戈壁羊和杂交F1代(呼伦贝尔短尾羊♂×戈壁羊♀)羔羊尾型和体重性状早期生长发育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建立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巢式PCR检测方法,为羊嗜血支原体(Hemoplasmas(M.ovis andCandidatus M.haemovis))快速检测及流行情况调查提供技术方法.本试验DNA最低检测量为0.654fg·μL-1,比赵晓薇等(25fg·μL-1)和李丽等(14.8 fg·μL-1)建立的巢式PCR敏感性高,表明本试验建立的PCR方法具有良好的敏感性。本试验的临床样本
羊快疫是由腐败梭菌引起的一种羊的急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突然发病,病程极短,传染很快,腹部鼓涨,皱胃出血,肠道鼓气,死亡率极高.材料与方法2016年10底,河南某规模化羊场突然发生疫情,开始时个别羊只突然发病,并迅速死亡,采用青霉素、链霉素、磺胺等药物治疗均无效,而且疫情在1周内在育肥羊群中迅速扩展,场方经多方求医均未能控制住疫情.笔者得知后,亲临羊场,通过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观察、病理解剖和实验室
腐败梭菌是一种严格厌氧性致病菌,广泛存在于环境中,易通过饲料、饮水和伤口感染动物,羊感染后会引发传染性疾病—羊快疫,该病是羊的一种最重要的传染性疫病之一,发病突然,病程极短,传染很快.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某发生羊快疫的羊场的病羊进行病原的分离鉴定,为羊场更好地防控该病提供理论基础.腐败梭菌是引起羊快疫病的病原,本病原来源于河南省某规模化羊场,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该场在从外地引进羔羊进行育肥不到半月即
建立山羊流产嗜性衣原体与Q热立克次氏体基因组DNA特异扩增检测方法,对云南省河谷地区可疑流产病料时行病原检测并最终证实病原的存在,在此基础上了解病原的进化.云南流产嗜性衣原体KR778870与有参考序列的衣原体毒株比较其核苷酸同源性均为100%,属同一基因型,与鹦鹉热衣原体同源率最高为94.9%;Q热立克次氏体云南毒株KR697576与纳米比亚毒株CP007555同源性为100%,台湾株EU000
对该羊场病死羔羊进行剖检后,共分离到四株细菌.对所分离的细菌进行形态特征、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遗传分析,判定该四株菌均为奇异变形杆菌.16S rDNA系统发育及同源性分析显示:四株分离菌与其它11株奇异变形杆菌的同源性为99%以上,其中与中国Hu株、马来西亚PPB3株以及印度BAB-199株位于一个分支上,且与中国的Hu株的进化关系最近;四株分离菌之间的同源性为100%,判断为同一株菌.细
敖汉细毛羊是我国培育较早并且具有代表性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品种之一,其生产被毛的组织为毛囊,柳楠等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上分析了毛囊发育及形态结构对羊毛形状的形成机理,但未从细胞层面进行研究.而体外培养细毛羊毛囊细胞对于研究基因及毛囊发育分子机制以及激素作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细胞培养常用方法有两步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两种,而机械分离获得的细胞数量相对较少,因此本研究通过胰酶消化后结合机械分离法进行
椎体变异是哺乳动物的重要特征.脊柱由一系列分段的脊椎组成,在脊椎动物的基本结构和保护功能中起核心作用.根据不同形态的椎骨可以分为不同的部分:颈椎(C)胸(T),腰椎(L),骶骨(S)和尾(Cd).一些研究表明增加猪的脊椎数能够提高产肉量,同样发现绵羊的脊椎变异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生产指标.因此,本研究统计并分析了哈萨克羊的胸椎和腰椎,目的是评估绵羊胸腰段变异程度及与胴体性状(胴体重,胴体长度)的相关性
绒山羊是重要的绒用经济动物,大多数绒山羊在非长绒季节(5~8月份)不长绒,而有极少数绒山羊可以常年长绒(6月开始长绒).近年来,应用光控增绒技术可以促进绒山羊在非长绒季节长绒,从而达到四季长绒的目的.自然光照长度和代谢水平与绒山羊的绒毛生长紧密相关,光信号作用于神经系统,经神经调节传至松果体,使松果体分泌激素而启动绒山羊绒毛的生长[1].本研究以内蒙古控制光照增绒羊为研究对象,一年采集4次血液样品
麻城黑山羊是国家级的优良地方品种,具有毛色纯黑、繁殖率高等特点,生长于鄂豫皖3省交界的大别山区,主产地为湖北省麻城,故名麻城黑山羊.并于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现今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要求的不断增长,由于羊肉具有健康、安全的营养特性,促使其在肉类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本研究测定了麻城黑山羊母羊出生后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体重和体尺,以探讨其生长速度和体尺变化等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IB(BMPR-IB)基因在绵羊6号染色体上,具有11个外显子,属于TGFβ受体家族.BMPR通过抑制卵巢黄体分泌孕酮、控制卵巢颗粒细胞的分化成熟,影响母畜的繁殖力.BMPR-IB基因编码区发生A746G突变,氨基酸发生Q249R改变后,对其天然配体GDF-5和BMP4敏感性降低,抑制颗粒细胞分泌孕酮的能力降低,颗粒细胞加速分化,引起排卵数增加.本研究以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