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欧洲型分离株ORF4-7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来源 :福建省科协第十一届学术年会畜牧兽医分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hl_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欧洲型PRRSV FJ0602和FJ0603株的ORF4-7基因进行了分段克隆、序列测定及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FJ0602和FJ0603株与LV核苷酸同源性为95.2%和95.3%,与VR2332核苷酸同源性为67.1%和66.9%,证实FJ0602和FJ0603株均为欧洲型PRRSV;与欧洲型弱毒疫苗株Amervac PRRSV有高度同源性,达到98.6%以上,提示分离毒PRRSV FJ0602和FJ0603株可能由疫苗株演化而来。FJ0602和FJ0603之间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9.6%,表明这两毒株亲缘关系很近,很可能来源于同一毒株。
其他文献
目的:对比研究一氧化氮(NO)供体亚硝基乙酰青酶胺(SNAP)和内皮素-1(ET-1)对体外培养大鼠心肌膜微血管内皮细胞(RRMMVECs)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浓度的SNAP及ET-1作用于RRMMVECs,通过MTT法检测SNAP及ET-1对RIMMVECs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对RRMMVECs作用12 h后,浓度为125μmol/L~1500μmol/L的SNAP均可明显
目的:研究中药单体成分淫羊藿苷(ICA)对猪体外受精(IVF)早期胚胎体外发育过程中培养液内NO和MDA生成量的影响,探讨其与胚胎体外发育效果的关系。方法:试验以NCSU-23培养液为对照组,以添加0.6mg/L淫羊藿苷为试验组(ICA组),通过硝酸还原酶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猪IVF受精卵体外培养0~48h、48~120h、120~196h培养液滴中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本实验通过观察不同剂量内毒素对小鼠血浆NO分泌水平的影响,探讨以血浆NO为指标建立小鼠内毒素症模型的最佳内毒素注射剂量,实验通过腹腔注射1mg/ml内毒素分别为0.1ml、0.3ml、0.7ml、1.0ml,6h后断头采血并采用还原酶法测定血浆中NO分泌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NO水平是44.0±3.2μmol.L-1,内毒素组分别为217.1±8.61μmol.L-1,216.0±10.1μmol
在实验动物饲养和水产养殖中应用臭氧进行带动物消毒逐渐增多,但是在畜禽养殖业中,目前主要用于空舍及饮用水消毒等。为进一步评价其在消毒使用中对畜禽体的安全性,本试验观察了每天消毒不同时间,消毒30天和60天后小鼠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从病理组织学、酶学水平探讨长期空气臭氧消毒对小鼠的肺毒性,为臭氧带动物消毒的安全性实施理论依据。
本实验观察了臭氧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以期探讨臭氧对小鼠的遗传毒性。利用臭氧发生器产生臭氧,每天分别处理30min、60min和120min,分别在处理后30d和60d处死10只小鼠检测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结果发现,处理30d和60d后不同臭氧处理组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提示臭氧对小鼠体细胞没有致突变性。
本研究包括两个试验,试验一,随机选取健康犊牛12头(均为荷斯坦品种),按体重相同或相似的原则进行配对,分为试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各6头犊牛。两组的饲养管理相同,但试验组每天添加益康XP(剂量为30克/头/天,分3次口服)。从5日龄开始,每隔10天从犊牛颈静脉采血5ml,放入加有抗凝剂(10%EDTA两滴)的离心管中,分离血浆,当天用鲎试剂法测定血浆内毒素含量,共采血4次,结果发现试验开始
为探讨酵母培养物(YC)对泌乳奶牛血浆内毒素含量(PEC)的影响,本试验给6头泌乳初期奶牛口服YC(剂量为试验第1-7天500g/cowperd,第8天后120g/cowperd),同时设6头对照.试验期60天。于试验前1d,试验第20d,40d,60d分别采血,用鲎试剂法测定PEC。结果表明,试验组第20d,40d,60d的PEC分别为0.275、0.113、0.087 Eu/ml,而对照组分别
通过4例奶牛创伤性心包炎手术治疗的成败分析,试图进一步探讨创伤性心包炎手术治疗的方法及影响成功率的因素。笔者手术治疗奶牛创伤性心包炎4例,其中2例康复、2例术后死亡。初步认为,早期确诊尽早手术成功率高,对高产奶牛有治疗价值; 后其手术治疗成功率低,治疗意义不大。
胚胎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决定了它在医学及生物学基础研究中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探索维持胚胎干细胞特性的分子机制成为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研究中的热点。已研究发现与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相关的基因有Oct4,Nanog,Sox2等,其中Nanog是2003年5月束发现的一个基因,它对维持胚胎干细胞多能性起关键性作用,能够独立于LIF/Stats维持ICM和ES细胞的多能性。几年来,Nanog
多杀菌素是由刺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spinosa)经有氧发酵后的次级代谢产物,是一种新颖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兼有生物农药的安全性和化学农药的速效性。本文主要就多杀菌素的研究历史、结构、理化性质、生物合成、作用机制、杀虫活性和非靶标生物毒性及降解途径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