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对外边长为4.6mm的方形小通道光滑管及底部带有不同强化表面的5根粗糙管试件在高热流密度、高流速、超临界压力条件下进行了煤油的传热、阻力、结焦特性的试验与分析研究.获得了影响煤油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得到了不同底部粗糙度方管内煤油的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分析了方形粗糙表面强化传热机理、不同粗糙度对煤油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的影响.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各试件无量纲传热系数关联式,并与相同尺寸光管
【机 构】
:
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710049
【出 处】
:
2006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外边长为4.6mm的方形小通道光滑管及底部带有不同强化表面的5根粗糙管试件在高热流密度、高流速、超临界压力条件下进行了煤油的传热、阻力、结焦特性的试验与分析研究.获得了影响煤油传热特性的主要因素;得到了不同底部粗糙度方管内煤油的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分析了方形粗糙表面强化传热机理、不同粗糙度对煤油传热、阻力与结焦特性的影响.以试验结果为基础,建立了各试件无量纲传热系数关联式,并与相同尺寸光管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得到了粗糙管的强化传热倍率.研究结果对火箭发动机的热防护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本文介绍了一台新型热管式电器散热器性能测试过程,用空调系统模拟环境温度,用电加热装置加热空气并调节热管蒸发段(散热器热侧)空气进口温度.当环境温度不变时,随散热器热侧空气进口温度升高,热管散热器传输功率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散热器热侧空气进出口温度、进出口温差、及散热器传输功率都随电加热器功率增大而增大.
本文针对自激振荡流热管内工质的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热管内在相同的压力、相同的热管倾角、不同的充液率条件下,对工质分别为蒸馏水、Cu-水纳米流体以及Cu-水纳米流体中Cu纳米颗粒沉积后溶液的热传输特性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以此来研究自激振荡流热管内汽、液以及细米颗粒多相流动存在时对热管热传输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当自激振荡流热管内存在汽、液以及纳米颗粒多相流动时,对传热特性会产生很大影响,在一定
本文对等效参数法在舰载相控阵雷达温度场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指出,电子元器件温度场的计算不仅是保证器件各组件的温度环境的一致性和正常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而且是计算红外目标特性的重要步骤。文章提出的等效参数法可大大减少计算舰载相控阵雷达温度场的计算量,计算出的温度场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本文提出了节水环保型冷却塔,对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塔内换热、气动力性能等进行了模拟计算,对塔内空气换热器和填料层间的冷负荷以及风机等进行了耦合匹配,计算分析了新型塔的节水和环保效果.
浊环水的棒材穿水冷却设备在实践应用中表现出强大的冷却能力.本文通过实验室条件下净水与浊水传热能力对比试验,分析了浊水冷却优势的机理,讨论了浊水中悬浮颗粒粒度、浓度和密度性质对沸腾换热能力的影响.
本文应用集总参数方法,提出了四种扰动变化下热管式换热器动态特性的数学模型,对偏微分方程执行拉普拉斯变换获得四种扰动变化下热管式换热器动态特性的解析解表达式及传递函数,并通过拉普拉斯逆变换求得了热管式换热器功态特件的分析解,并对算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冷流体的流量或进口温度变化时,冷端表现为前滞性,而热端表现为后滞性;反之热端表现为前滞性,冷端表现为后滞性.
本文对氟利昂R22在水平单管外的凝结换热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管为光管和五根强化管.目的是获得R22凝结换热时的最佳肋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光管管外Nusselt理论值与实验数据偏差在±10﹪以内.对于R22在低肋管外的凝结换热,在肋密度为1720翅/米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换热性能.对于强化管C21-C25,当饱和温度为40℃时,在相同热流密度条件下的平均强化倍率分别为10.36,11.46,9.19
压力升高是影响低温液体无损贮运的关键因素,准确预测容器内的压力升高对容器的使用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在充分考虑贮运过程中低温流体物性参数变化的基础上编制了计算低温液体无损贮运规律的程序,同时对一小型低温容器以液氮为工质进行了无损贮运实验,得出了无损贮运时压力升高的规律.结果表明初始充满率在0.2~0.5之间时,实验曲线和计算曲线能够较好地吻合;在其它初始充满率下则有较大误差.为小型低温容器的无损贮
牛血清蛋白(BSA)的稀溶液在空气-水界面处会有蛋白质分子吸附,形成的液体薄膜具有典型的粘弹性,薄膜中的蛋白质分子降低了界面的自由能,并且使薄膜具有一定的强度.本文用Burgers模型研究了薄膜的本构关系,分析其蠕变和松弛特性,并提出了蠕变特性改善的方法,分析增加溶液粘性后蠕变特性的改善.
本文对超临界压力下煤油在带有环形肋的强化传热管中的传热和阻力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肋的间距高度比对于传热和阻力结果有重要影响,间高比为7.5的环肋管在使得换热增强1.4倍的同时也使得阻力增加了1倍.间高比为10的环肋管的效果稍差一些.进一步的研究应对更多间高比组合的环肋管进行研究以确定间高比的影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