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农村老年医养结合的现状与探讨

来源 :山西省老年学学会第十四次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qui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医养结合的突出矛盾是需求和供给严重失衡,服务短缺,其原因主要是资金短缺,体制性和制度性障碍。推进贫困山区医养结合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按照“新业态”搞好顶层设计和科学规划,建立医养结合的政策制度、机构、职责等,分清政府、行业或第三方机构、养老或医疗机构的职责和工作重点,解决好政府部门间的政策协调和全程监管等问题。推进“医养结合”的重点在农村。农村是人口老龄化最突出和公共服务最短缺的地方,老年福利缺失、困难最多,应按照“城乡一体,缩小差别”的原则,加快农村社区养老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国家必须逐步增加投入,尤其要增加对贫困山区的投入。推进“医养结合”国家必须对贫困山区从财力物力、人力等诸多方面大力给予倾斜扶持,首先应尽快给每个乡镇兴建一个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养老机构,并配备相应的“医养结合”的基础配套设备及医护人才,使农村老年人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使贫困山区的医养结合工作尽快起步并逐步走上正常发展的轨道。
其他文献
中医发展至今,历代医家论述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颇多,对高血压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总结归纳后,病因病机无外乎"风""火""痰""瘀""虚"五字,辨证论治上要分清"内外""标本""虚实""脏腑"四点.而目前临床上过分强调"平肝熄风""滋养肝肾""健脾燥湿""活血化瘀"等针对内因的治疗方法,针对外邪的治疗手段没有得到足够运用."风"在外邪等标实证候中是一个主要致病因素,而"外
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并不适合空巢老人。建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机构是适应空巢老人养老需求的重要选择。城市社区建设正在逐渐完善,在社区中开展医养结合成本更低、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养老机构为依托都具有可行性,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使各地医养服务需求猛增,也为城市二级医院转型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充分利用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特别是对城市已经过剩的公立医疗资源进行整合,将部分一级或二级医
"医养结合"新养老模式受到老人的青睐,给老人带来了福音,提高了老人的主观幸福感.所谓主观幸福感是指个体依据自定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重要的综合指标,是使个体从整体上对生活感到满意的心理状态.主观幸福感的结构,是由认知和情感构成.认知主要是指生活满意度,它是个体对生活质量的判断和评价的反映.情感包括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因此,主观幸福感意味着满意的生活评价及较多地积极情感体验.
空巢老人健康心理缺失危害巨大,令人心痛。一个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如果其长期孤独、寂寞、抑郁寡欢、长吁短叹,那么就会影响其生理健康,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营造敬老爱老氛围。教育人们要关爱空巢老人,切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使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深入人心,加强老人思想观念的转变。许多老人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不能将家庭关系的重心由纵向关系(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转向横向关系(夫妻关系),不能适当减少对子女的感情投
经过对绛县生活方式和医疗模式现状的调查,应研究应对乡村医生予以适当补贴,以便他们更安心本职工作,更好地献身于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事业,考虑对农村老年人予以追加生活补助费,以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质量,欢度晚年,增调一定的师资力量予以补充,充实、加强该校教学第一线,以便更好地为当地三级诊疗网培养更多的医卫合格人才,以适应医疗转型形势的需要。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医养结合是保障人们身心健康的最佳条件,特别是放在农村老年人身上,就显得更加重要.虽然有些老年人一生中并没有什么大病,那只是少数,但95%以上的老年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病,有的身患大病、重病、甚至生活无法自理.像这些老人如果没有医养结合作保障,那结果的严重性可想而知.现在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应当享有"人人有基本养老卫生服务"、"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等权益.随着中国进入
农村空巢老人即指在农村终生未婚或已婚无子女或子女已先去世和虽有子女但因各种原因子女长期不在一起居住而独自或仅与配偶生活在农村的老人.农村空巢老人是中国人口老龄化中一个特殊的脆弱群体.笔者通过调查走访我市部分乡、镇村的老年工作者和空巢老人发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经济状况、生活负担、日常照料、精神慰籍以及医疗保障等生存现状不容乐观,应当充分认识建立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的重大意义、存在问题以及潜在危机,并将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第十七个年头.由于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纵览全局,坚强领导,使中国的经济与社会事业飞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已由温饱型向小康型大踏步迈进,人们的健康水平也随之改善,人均寿命不断增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等也在不断提高,让老年人们幸福安康将成为现实.但是,由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全国老龄办最近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5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龄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8亿,占比29%,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将会大大增加.面对全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严峻考验,"十三五"规划指出,建立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医养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这一重要方针,再次显示了党和政府对老龄化的高度重视,为居家养老业指明了方向,为开展社区
当前,中国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二者之间互相独立、自成系统,往往使老年人在健康状况和生活自理能力面临困境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不得不经常往返家庭、医院和养老机构之间,既耽误治疗、增加费用,也给家属增加了负担.在未富先老及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医疗问题,成为当前社会保障领域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不可回避的话题.因此,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