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生态经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经济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效率性等特征.要推动中国从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一个转变与三个提升战略;实施生态经济的四大战略,为中国战略转型导航开路,走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机 构】
:
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工商管理学院 河南信阳464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经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生态经济具有时间性、空间性、效率性等特征.要推动中国从工业经济向生态经济转型的一个转变与三个提升战略;实施生态经济的四大战略,为中国战略转型导航开路,走中国特色的生态经济之路,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研究了江西、浙江两省的林业合作组织经营模式及其运行机制,实证性地分析了各种林业经营模式的特点,并指出了各自的利与弊,便于林业经营者对林业合作组织形式有更深的认识,并因地制宜地选择适当的林业经营模式,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为揭示鄱阳湖湖区森林生态环境对鄱阳湖流域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生态保障作用,进行了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简易地价法和年金资本法等方法核算鄱阳湖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价值,综合估算其森林资源总价值810.90亿元/a,其中森林木材等经济价值95.01亿元/a,林地价值85.81亿元/a,森林生态服务价值628.77亿元/a,森林社会就业价值1.2亿元/a.
基于离散因变量模型构建了分析技术特征项、农户特征对施肥技术采用意愿影响的计量分析模型,以技术特征组合构建了虚拟的施肥技术并采用选择实验法对农户进行问卷调研获得其采用意愿,并通过问卷调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化肥施肥量越小、产量越高、施肥次数越少、政府补贴越高的施肥技术农户更愿意采用;年龄较大的农户、女性、收入较高的农户更愿意选择施肥量大、施肥次数多的施肥技术;曾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更愿意选择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并以此作为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支撑,借此在实践中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旨在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并首次对其进行单篇谋划,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上升到新的水平.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首先,生态文明建设拓展、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其次,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前缀体现了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意识形态指向,是道路自觉、理论自觉和制度自觉的重要表现.在比较的视野下,生态文明的“社会主义”意涵体现在三个方面:资本主义生态文明是一种矛盾修辞;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自然资源公有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本文从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特点和中国政治体制特点,论证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政府主导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同时也揭示了政府作用的局限性和发挥社会力量作用的必要性;总结了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社会力量的作用,并提出了政府利用社会力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建议:支持环保组织开展活动,建立环保协管员制度,建立环境举报制度,利用网络力量;对利用社会力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模式提出了几点看法:环境权入宪,建立信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自2003年开始的启动以生态省建设为主要内容和目标的省域生态资本积累战略.首先介绍浙江省概况,然后阐述浙江生态资本积累的推进阶段与主要措施以及其取得的成效,最后分析浙江省域生态资本积累的实践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来那种以农业开发为主的移民模式越来越难以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趋势.生态移民除了有利于迁出地生态恢复之外,农业条件的重要性在逐步降低,更多地是通过移民新村建设,使贫困地区农民尽快享受到基本公共服务,从而提高新农村建设效率.建设大村庄,是生态移民工程的突出特征,生态移民新村是一种介于城镇和乡村之间的新社区.应该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在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中的关系,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为
综合考虑农业进出口贸易、产出规模、人口规模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入世后我国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农业碳排放变化影响因素中,进口效应对我国该阶段农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704%,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累计大小依次是:贸易条件效应为-354%,出口反效应为-351%,产业规模效应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