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四纪物质在其沉积过程种,因其中一些极微小的铁磁性矿物颗粒像一枚枚小磁针一样,在地磁场的作用下顺着当时地磁场磁力线方向作定向排列,并保留下这种特性,因此说沉积地层记录了地球当时的磁场方向和大小.(安芷生,1975)地球的磁场方向是:靠近地理南极为正磁极,靠近地理北极为负磁极.应用古地磁所做出的磁性倒转序列是一相对年龄表,它所提示的是年龄的新、老序列而不是该岩矿的具体年龄,因此必须结合其他测年方法(如14C法、K-Ar法、TL法等),采样测量,求出数据,建立年表,古地磁方法是第四纪测年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ZK03孔位于太湖东岸的苏州市郭巷街道官浦村村委会南800米处,是苏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中一个较为重要的孔.对ZK03号孔采样间距为20cm一个,共采取783个,采样时标明产状要素,即上、下、东、南、西、北方位,一根岩芯采取的古地磁样品需同一方向,且由底到顶的方向采取,严格分清上下层位关系并标注上(顶)下(底)层位.用古地磁圆柱体采样器进行采取,直径为2.25×2cm(高度).而本次对SZ03孔的783个样品用AGICO Inc公司的KLY-3 Kappabridge磁化率仪进行磁化率测量.磁化率主要用来衡量不同层位样品中磁性矿物含量多少,先选取不同岩性且具有代表性的样品作系统退磁,退磁的方法包括交变退磁和热退磁两种,交变退磁使用Molspin交变退磁仪来完成,所加的交变通常以每步增加10mT的幅度增加至90mT或100mT.热退磁是用ASC Scientific Inc公司的TD-48热退磁仪来完成的,退磁温度以每步增加5 0℃ C的幅度逐步增加.所有样品的剩磁测量是在南京大学古地磁实验室内进行的.通过对不同岩性样品的系统交变退磁,发现多数样品在交变场增加至70mT左右时其剩磁强度衰减至10%以下.粘土的热退磁效果较好,但含砂粘土,粉砂,细砂热退磁曲线不稳定.ZK03孔还有好多样品的退磁结果并不能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有的退磁曲线紊乱,无法定义特征剩磁方向,有的退磁轨迹未经过或有经过原点的趋势,也有的样品对交变退磁或热退磁的响应是剩磁强度增加,同样是未能分离出样品的特征剩磁(王俊达等,1980).对于退磁效果好,能分离出特征剩磁分量的退磁结果运用主成分(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分析法(Kirschvink,1980)来确定特征剩磁分量的方向.按样品的退磁效果、样品的完整及深度的准确性等数据的可靠性做了详细分析鉴别.对于数据质量差的样品予以剔除,ZK03孔的92个退磁样品中,有20个样品的退磁结果质量不合格被剔除.因为这些样品的退磁结果没有被用于建立苏州地区的地层磁性年代.相应的磁性年代柱是根据与标准的地磁极性年代表(Cande and Kent,1995)来建立的.在建立磁性年代时还综合了野外地层描述以及两孔的光释光年龄结果的制约,并基于以下假设:1)地层沉积连续:2)已有的古地磁结果记录到了每次极性倒转事件.同时,ZK03孔的磁性年代的建立基于ZK03孔与其周边ZK04孔的可对比性、野外地层描述、光释光测年结果等来完成的.磁倾角、磁偏角揭示的磁性倒转及磁性地层划分特征为:SZ03孔沉积物的磁倾角正负变化均在60-700之间,个别可达80-900,从其磁倾角、磁偏角特征分析,比对标准磁性地层柱(Cande and kent,1995),本孔第四系底界应在170-180米之间,亦即G/M限,在Gauss反极性期出现明显Kaena事件,距今年代为3.04-3.01Ma,而在Matuyama极性期内,则在120-130米深度范围出现了Jaramill事件,距今年代为0.99-1.07Ma,大约在100-110米深度则出现了B/M界限(0.78Ma),在此以上地层中以Brunhes极性期为特征(刘椿等,1997).该孔磁性地层的建立于地层划分基本与该孔岩石地层、年代地层、生物地层等综合地层结构划分相近或一致.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个别样品的深度标记不清楚或有误.2)取样过程中尽量避免扰动盒子内部的样品,并确保样品上下方位标记准确.3)注意保持样品盒表面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