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东段新生代断裂体系及发育序次研究

来源 :中国地质学会第四届全国构造会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q3601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部断裂体系的研究中,由于盆地的广泛发育,地表揭示较差,对断裂系统的研究存在很多局限.最明显的是很多学者把中国东部的断裂构造及其相关地质作用简单归结为新华夏体系活动所为,试图用诸如郯庐断裂带这样的构造形迹解释中国东部一切构造问题,甚至解释盆山构造格架问题,由此,引发了诸多的认识偏差.由于新生代断裂构造是最显见,相对受后期改造程度最弱的构造现象,本文选定经典的燕山山脉东段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地貌、遥感分析、构造解析、盆地地震资料揭示等手段,探索燕山和周边地区山盆结构、断裂及其相关构造发育序次,帮助了解盆地内的构造样式,以期在资源(含油气)勘查、环境变迁研究、工程和灾害地质方面提供基础理论认识.
其他文献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位于扬子地台和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的分界线上(Chen Shefa,et al,1996),北自广元南抵宝兴,构造复杂,整体上由一系列运动方向为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于扬子克
会议
位于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带,南起长江北岸的黄梅,经安徽庐江、山东郯城,北止黑龙江畔,总体以NNE走向在中国境内延伸达2400 km.对郯庐断裂带的系统研究始于上世纪50年代,70年代
会议
近10多年来,伴随世界范围超高压变质作用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西部阿尔金、柴北缘及北秦岭等地陆续确定了一系列多种类型的高压—超高压岩石,并确定其形成主体是早古生代陆壳
会议
大别造山带位于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为两板块陆—陆碰撞印支期形成的造山带.北大别后造山隆升作用最终确立了大别造山带现今的构造格局.北大别构造单元腹部由一套具有扬
会议
太行山现在被普遍认为是板内变形带,此地区存在着大量的板内挤压变形现象,但是大多数文献及研究反复强调的是太行山地区的伸展变形,对于伸展前的挤压变形缺少关注.最近笔者对
会议
锆石SHRIMP U-Pb年龄的测定结果表明:王坪石正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63+1.3)Ma.SiO2在73~76%之间,显示出超酸性、SiO2过饱和的特征,ALK(Na2O++K2O)为7.83~9.41wt%.Al2O3在12.48~1
会议
柳江盆地位于燕山东段,完整地出露了从前寒武纪到中生界的华北地台盖层沉积地层,被喻为地质学的“袖珍教科书”.柳江盆地的地层序列总体上呈中间新,两侧老的特点,东侧岩层向
会议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一条十分重要的断裂带,对中国东部乃至亚洲大地构造演化有重要影响(Xu et al,1987;Okay A I et al,1992).中段-北段海陆过渡部分研究程度相对较低.作为
大别-苏鲁造山带作为世界上出露面积最大超高压变质带,其俯冲和折返受到国内外地质学者的广泛关注.大量的岩石学成果(Wang et al.,1989;Okay,1993;Ye et al.,2000)表明造山带
会议
华北克拉通区古生代时期和新生代岩石圈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厚度差异这一点是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重要事实.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研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并对于晚中生代以来发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