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32例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sliuxin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翻修的主要原因和手术方法,国内关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失败翻修的报道较少.方法 2010年至2016年,在我院翻修前交叉韧带重建病例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23.6±5.1)岁,所有患者于初次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再次出现膝关节明显疼痛,关节不稳打软腿,无法进行正常体育活动.
其他文献
目的:探索骨科头面部皮瓣移植术后的最佳护理方法,并报道初步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组共12例,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9~55岁。所纳入研究患者外伤均由交通意外所致,且同时伴有严重头面部皮肤毁损。其中上肢毁损合并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6例,下肢毁损并头面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神经根区域阻滞在腰椎退行性疾患阶梯诊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影像学提示腰椎退行性改变同时合并腰腿痛不适症状的腰椎疾患病人,对78例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神经根性症状且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不一致或影像学表现呈多节段狭窄或椎间盘突出患者,行CT引导下神经根区域阻滞或造影。
会议
目的 通过对诊断为关节术后感染的患者进行回顾性随访实验,评估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不同处置方法的效果。方法 2000至2015年间共有24人被诊断为关节置换术后感染(19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例髋关节术后感染),在此当中初次行一期翻修术(A组)的患者有8人(1例髋关节),行二期翻修术(B组)患者有16人(4例髋关节)。
目的:对腰椎、腰骶融合后腰椎前凸引起的骶骨角移位的特征加以评估。方法:建立下腰椎骨盆的有限元模型并用于模拟L3-L5和L4-S1的后路融合。将融合片段的前凸角度相对于完整模型设定为五个不同的条件即:比完整模型低10°以下,比完整模型低5°以下,与完整模型相同,比完整模型高5°以上以及比完整模型高10°以上。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双排重建修复半月板外侧囊肿腔隙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18例半月板囊肿位于半月板外侧-关节囊间隙病人.男12例,女6例;年龄23~66岁,平均38.2岁.病程6~38个月,平均12.5个月.
目的 建立动物骨整合模型,研究经过不同表面处理的植入物骨整合效果,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骨整合效果进行评价,并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骨整合效果进行对照分析、验证。方法选取36只雄性SD大鼠建立动物模型,自大鼠左腿股骨髁间逆行将PEO技术制备的多孔纳米氧化钛涂层钛棒置入髓腔,于大鼠右腿股骨髁间将相同规格普通钛棒以相同方法置入作为对照。
研究设计:回顾性研究。目的:针对连续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ACCF)、人工椎间盘置换术(C-ADR)以及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ACCF)、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的临床和放射学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目的:探讨成人跟骨钢板在儿童跟骨骨折中的应用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4年1月住院的13例儿童跟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成人跟骨板剪切修整后固定,观察其治疗效果.其中男9例,女4例,其中1例为双侧跟骨骨折,共14足.年龄6.3~13.5岁.
目的:探讨总结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椎间支撑植骨”治疗单节段或多节段脊柱骨折/脱位的手术指证、手术操作流程以及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椎体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骨折或合并脊髓前方骨性占位明显的骨折脱位2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