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机动地制度:历史演进及未来展望--机动地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根本路径

来源 :中山大学,中国社科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_k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农村改革后,村组集体的大部分耕地实行“两权分离,承包到户”;同时,村组预留了一部分机动地,以备调剂使用.因此可以说,农村机动地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的产物.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集体可以留下少量机动地,暂由劳多户承包,以备调剂使用”,这是中央文件首次提出关于机动地的政策.这一政策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集体可以留少量机动地,这是对机动地数量的限制性要求;二是机动地暂由劳多户承包,这是明确了机动地的主要经营方式;三是机动地用以调剂使用,这是明确了机动地的主要功能(用途).
其他文献
人民公社的三大制度遗产包括:在集体劳动和集体经营中深化农业分工,集体土地所有制的地租均享,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中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农村集体经济是集体成员利用集体所有的资源要素,通过合作与联合实现共同发展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形式.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保护和发展农民作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
“村社一体”是新时代振兴乡村集体经济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贵州近年推广该模式,借助“精准扶贫脱贫”政策、“三变”改革,以及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将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既有集体资源、以及社会支持资金,采取出租、入股、放贷等方式到专业合作社或其他新型经营主体之中,“再造”村级集体经济;同时,将村集体经济收益以分红方式扶贫和分配给农户,取得较好效果.但是,这种“村社一体”发展模式会导致集体资产“三权
本文梳理了围绕农村集体经济制度改革的30余年历史,分辨了人民公社集体、股份合作制集体和社区合作集体;合作经济、集体经济、股份经济与社区(社群)经济的不同,提出不宜将适合发达地区的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推向全国.本文以蒲韩和金店两地的农民组织为例说明,借鉴东亚综合农协经验和本土经验的社区性、综合性乡村合作组织,是在公社集体制和公司制或股份合作制之外,能激发村庄活力和形成经济社会良性循环的第三条路.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如果不止于政治经济的直观视野,会发现在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大要求中实际蕴含着深刻的文化诉求,它需要以结构性、历史性的认知方式加以深刻把握.何为“乡村文化”?乡村文化,是乡村的整体生活方式.乡村文化
我国生态移民政策大多在民族地区实施,一直以来,保护民族文化和升级传统生计方式存在着矛盾.本文在传统生计概念的基础上,将移民的生计重建划分为经济重建、文化重建和社区重建,并对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鄂尔多斯市和巴彦淖尔市这些民族地区的生态移民搬迁后的生计重建情况进行了考察,对比了移民政策实施较为成功与失败的移民村庄生计重建过程,研究发现:生态移民搬迁后,生计重建成功的关键是地方政府必须重视集体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在19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破解“三农”问题的新的方向.“乡村振兴战略”其实是对城镇化,工业化的一种发展的平衡.表明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发展已经失衡、边缘了.但其意义重大.是不能被遗忘、被牺牲的区域.
本文认为田园综合体是以“农村房地产”社会租赁为主体的具有优势特色产业化综合开发、商业化市场经营、生态化环境治理和田园化社区建设的一个重大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多产业、多业态、多功能、多主体和多收入“五大综合体”特征,必须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精神,立足于解决新常态下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指导下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方略.本文作者认为,田园综合体的
本文通过对万载县白水乡妇女互助储金会长达20余年的合作历程进行了深描,力图从中发现并概括出破解农民“善分不善合”难题的经验和路径.白水妇女储金会创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发展过程中,合作组织既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互助、自治的目标,同时内部又充满矛盾和冲突,合作的过程十分艰难.组织发展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利他型精英”主导组织发展,使组织空前的繁荣;第二阶段是“利己型精英”主导组织发展,使组织几乎
内发型发展倡导在地贫困人群在发展中的主体性以及基于传统资源的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作为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双重脆弱的贫困地区,贫困人群在开发扶贫中的主体性被忽略,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被“去能”,贫困人群对资本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形成.从内发型发展的视角看,开发扶贫需要重塑贫困人群的主体性,谨慎选择外部资源输入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的路径,将贫困人群的再组织化视为政府在扶贫工作中首要的公共产品供给.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我国完成了农业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土地实行农民集体所有制,这是一个重大的制度性成果,是农业农村经济体制的“根”.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使用权同所有权分离,理顺了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关系,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目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型的重要历史阶段,需要以普通农户家庭为基本经营单位,积极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