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Ampt产流期入渗方程与LCM、SCS降雨产流模型的物理机制

来源 :第一届中国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ouer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洪水估算中模型选择往往带有很强主观性的主要原因是许多产流模型源于经验、概念和假设,没有明确的物理基础,并且对参数极端敏感.本文在Green-Ampt模型中引入降雨初损量作为一个基本参数,建立了基于Green-Ampt模型的产流期降雨损失方程(GAF模型),解决了湿润峰固定吸力水头的计算困难,满足了地表有积水限制条件.GAF模型解析解具有的幂指数近似特性和倒数线性近似特性,使得两个不同起源的降雨产流LCM和SCS-CN模型可以统一于GAF模型产流期入渗方程.并从理论上证明了LCM模型是产流期内累计损失量计算的高精度方法;提出了修正SCS-CN模型隐含的和过渡简化的产流期内累计损失量倒数线性关系,可使最大平均误差从36%降为3.6%.利用12个地点的75场人工降雨实验对GAF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GAF模型、LCM模型、SCS模型进行了模拟对比,结果表明GAF模型与LCM模型的模拟效率基本相当,SCS模型最差.新的GAF模型仅包含土壤饱和导水率和降雨初损量两个参数,使用数值查表法进行高精度Lambert W函数计算使得降雨初损量参数可以从次洪径流过程历史数据中反算,GAF模型使得Green-Amp更加实用.
其他文献
本文结合生产需要,对机载LiDAR技术用于地形信息获取的整个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实践,确定了点云数据处理平台,对坐标转换、点云分类、点云抽稀、DSM和DEM生产、等高线及高程点制作等机载LiDAR数据处理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机载LiDAR技术用于获取地形信息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受天气影响小、数据生产周期短、精度高(尤其是高程精度)等特点,是三维空间信息实时获取方面的一个重大突破,为获取高时
地理市情是地理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形地貌、道路交通、土地利用、城市布局与发展、宏观经济、人口分布等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经济地理的宏观性、整体性、综合性的体现。根据国家和浙江省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要求,结合杭州市测绘与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构建杭州市地理市情监测平台的基本思路和设计方案,并对构建平台的技术框架、业务流程和功能需求等要点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杭州市地理市情的信息管理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是近年来测绘领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新型数据获取手段,其采集得到的海量点云数据包含了目标体丰富全面的几何信息,另一方面,在开展水电站数字化的过程中,涉及大量的水电站模型制作,如何利用点云数据为水电站构建相关的模型是值得研究的热点.本文以某水电工程为例,通过实例数据,探讨利用点云数据在水电站三维化建模过程中相关技术路线及难点.在完成水工建筑精细轮廓提取之后,利用点云数据构建三角网导入专业
电网工程数字化设计与移交工作是电网工程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从三维数字化设计到数字化移交的理念符合当前电网工程设计与管理的需求.本文研究了基于B/S架构实现三维GIS与电网工程数字化设计移交的系统集成,探索了基于三维GIS系统的电网三维数字化设计移交平台的建设与应用,建立了数字化成果移交数据库,为后续更好的服务于智能电网建设奠定了基础.网络三维GIS系统采用ActiveX控件技术实现,将三维GIS
为实现特高压历史工程建设成果集中统一管理,提升数据质量,奠定电网工程数据中心的数据与技术基础.依托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本文对输变电工程三维全景GIS展示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构建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三维全景GIS展示平台,对工程的主要电力设备设施建立精细模型,形象展示输电线路全线三维数字化移交成果.通过项目研究,解决了三维全景GIS展示
树木的三维交互式渲染一直是地理场景可视化中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真实性与性能之间的矛盾是一直困扰研究者的问题.树木形态纷繁复杂,枝叶总数的巨量性、模型的复杂性、种类的差异性等等原因使较真实的计算机表达处处充满挑战.目前针对树木的三维渲染研究,都基于特定角度与前提来取得真实性与性能之间的平衡.通过对该领域文献的分析,对树木三维交互式渲染概括为三类:基于多边形、基于图像及基于混合模型,并重点对混合模型的
住建部2012年启动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昆山花桥经济开发区成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确立了开展智慧花桥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在“智慧花桥”建设的全新背景下,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需求和信息化建设环境,构思合理的框架体系,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手段,开展包括信息资源规划、信息整合建库与共享、信息系统建设等内容的智慧花桥规划建设综合平台研究与应用,从而为不断提高城市规划建设部门的信息化执政和公众服务能力、促进社
移动对象时空关系模型的构建对时空数据库、时空查询及推理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移动点的运动轨迹进行细化,基于分解-组合的思想对移动点与参考地物目标的时空拓扑关系进行表达,并在此基础上分别结合方向关系和距离关系对自然语言时空关系进行定义和集成描述.实验对移动点的运动轨迹进行了自然语言描述,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对移动对象的时空特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将地球搬进电脑”,是一个复杂的科学命题,其中的一个子问题是怎样对地面进行细致、平滑、不失真实感的表达。人们最初的研究是集中在栅格或者说体元方面(龚健雅,1997)。随着计算机硬件水平的提升,地形表达趋向于开发适应CPU和GPU协作模式的算法(HyeongYeop Kang et al. 2014。针对地形研究的科学问题主要分为两个:地形模型的数据组织与实时渲染。三维场景离不开地形,地形最常用的数
传统视域分析方法通常是平面基准、在局部空间范围下进行,不能满足三维虚拟地球中球面基准、大范围视域分析的要求.对此,探讨了基于三维球面空间基准的视域分析方法,同时实现了基于三维虚拟地球平台软件NSCGlobe的分析结果实时可视化.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在三维虚拟地球中,构建三维场景的地形数据具有海量特性。因此,在进行视域分析时,无法将大范围地形数据一次性载入内存进行计算分析。同时,对于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