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脾肺三脏同病医案一则

来源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八届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AndSee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脾、肺三脏关系密切,它们是人体气血流转的重要枢纽,也是影响水液代谢,湿邪形成的重要脏器,而一脏生病常累及他脏,构成肝、脾、肺三脏同病的复杂病机,并逐渐形成痰湿、瘀血等病理产物,现分享医案一则,辨证属肝脾肺三脏同病,诉之于肝风、脾湿、瘀血。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瘀,供大家共同学习参考。
其他文献
强肝胶囊是临床治疗慢性肝纤维的常用药物之一,取得了确定的治疗效果.本文通过万方医学网、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强肝胶囊治疗肝纤维化相关论文,通过分析常规病理检查、血清学肝功能检查(ALT、AST、TB)、纤维化蛋白(PIIIP、 CIV、 LN、HA)检查以及炎症因子监测等,应用SAS 6.12对数据进行统计,发现规律应用强肝胶囊可以全面改善肝功能、抗纤维化,延缓病情进展,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
会议
胰腺癌,主要指胰外分泌腺的恶性肿瘤,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现有一例胰腺癌患者验案,因主诉食欲不振5月,加重反酸烧心半月余入院,结合上腹部MR增强+MRCP西医诊断胰腺癌?中医认为本病属"腹痛""黄疸""症瘕""积聚"等证范畴。主要归因于肝脾功能失调。早期以邪实为主,至中晚期则多虚实夹杂,脾虚为胰腺癌患者的根本。治疗以益气健脾化湿,活血化瘀为大法(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30g麸炒枳壳10
会议
目的:观察20例肠源性肝损害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探讨肠源性肝损害患者的发病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20例不同程度肝损害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肠病症状,且肠道症状积分越高,肝损害越严重,但没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肠病反复发作,可能是肝损害的一个重要因素.
会议
目的:观察逍遥理气方对肝脾气滞证非酒精性单纯性脂肪肝(NAFL)的证候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70例肝脾气滞证NAFL患者分为治疗组(n=36例)和对照组(n=34例),在一般干预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逍遥理气方(柴胡12g,郁金10g,木香8g,厚朴8g,当归6g,茯苓6g,山楂6g、海藻6g、瓜蒌6g)内服治疗,对照组采用水飞蓟宾胶囊口服,治疗6周后,采用中医证候疗效及慢性肝病问卷(CLD
会议
本文以张锡纯"论胃气不降治法"篇章为基点,结合《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涉及胃气不降的其他篇章综合分析,旨在阐明张锡纯的脾胃观,胃气不降之病因病机、病症体现、治疗大法,及张氏治疗此证的辩证、用药特点。
会议
寒热并用法为中医治疗大法之一,属"和法"的范畴。寒热并用法是指以寒凉药与温热药相互配伍运用,使其既相反又相成,从而发挥治疗作用的方法。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易寒易热、多因致病,脾胃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导致临床上脾胃病多表现为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的证候。张声生教授临证强调治疗脾胃病应当首辨其寒热虚实、结合病变脏腑,并根据疾病的特点常采用相应寒热并用法,如温中清胃法、温中清肝法、暖肝清胃法、清上温下法、温
会议
IRBIT蛋白(IP3R-binding protein released with 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是一种细胞内信号传导蛋白,研究发现IRBIT蛋白对多种HC03-相关转运体,包括Na+-HCO3-转运体(Na+-coupled HC03-transporters,NCBT)、囊性纤维化跨膜传导调节因子CFTR(cystic fibrosis tran
会议
张声生教授认为脾胃往往因虚、因滞、因瘀为病,气虚则气必滞,气滞则血必瘀,气滞则易生痰、生热、生湿、食积。治疗脾胃病重在调畅气机,提出补气、升清、降逆、调气、理气、开窍、行气、破气、清气、固脱、搜风、扶阳、醒神十三法调畅气机,并多法并用,临床往往取得良好疗效。
会议
临床中我们常见以胃脘部胀满不舒,餐后饱胀不适,早饱等为主诉就诊的患者,他们中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等诸多消化系统疾病,这些皆可归属于中医痞满病证的范畴。近年来,对该病证的治疗越来越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重视。目前西医对于该病证大多应用促动力、消化酶等药物治疗,临床疗效欠满意。我国古代先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后世留下了宝贵财富。随着自然以及社
会议
长夏季节时值夏秋之交,阳气尚盛,雨水渐多,是一年之中气候最炎热最潮湿的季节。湿土同类相召,同气相求,湿热之邪易伤脾阳而助胃腐熟水谷,出现一系列的脾胃疾病。与此同时,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脾胃的病变又会影响到其它四脏的变化,若不及时治疗就会变生它病。长夏时节暑必夹湿,因此治疗上必须兼顾两者,既要化暑湿以助阳气,又要清暑热以养阴液。同时根据邪气病位的不同因其势而利导之,宣上、畅中、渗下并行。长夏时节,除了
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