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然而,人们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方面,而关于其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一种含硅铝低合金钢进行空冷回火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了两种不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空冷回火试样的微观组织由无碳化物贝氏体型铁素体、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等温淬火试样的微观组织由无碳化物贝氏体型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空冷回火试
【机 构】
:
燕山大学 亚稳材料制备技术与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北 秦皇岛 066004
【出 处】
:
第十四届全国青年材料科学技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碳化物贝氏体钢具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然而,人们对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方面,而关于其低周疲劳行为的研究却鲜有报道.本文通过对一种含硅铝低合金钢进行空冷回火和等温淬火处理,获得了两种不同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无碳化物贝氏体钢.空冷回火试样的微观组织由无碳化物贝氏体型铁素体、回火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等温淬火试样的微观组织由无碳化物贝氏体型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组成.空冷回火试样具有高的强度和硬度,但是冲击韧性和延伸率明显低于等温淬火试样.采用应变控制模式、在总应变幅0.5%~1.2%范围内对这两种钢进行低周疲劳试验.利用X 射线衍射技术,对未变形状态和不同应变幅状态下的低周疲劳试样的相组成进行分析,对其残余奥氏体的含量进行定量测定.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应变幅范围内两种热处理状态的试样在不同应变幅下均表现出先循环硬化、然后循环软化的现象.在各不同应变幅下,空冷回火试样的疲劳寿命均高于等温淬火试样的疲劳寿命.空冷回火试样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明显低于等温淬火试样;但低周疲劳后,两种钢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均随应变幅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这表明,无碳化物贝氏体钢中不稳定的残余奥氏体在循环变形条件下转变成了马氏体,进而对试样的循环硬化/软化行为及疲劳寿命均产生影响.
其他文献
曲轴上的润滑油孔为长径比>15 的细长孔,主要以专门设备的机械加工钻孔为主,而铸造法因制备孔的长径比<2,故从未在曲轴润滑油孔中使用。本文介绍了球墨铸铁曲轴润滑油孔的新的制备方法即铸造法,将具有一定非浸润性的成孔体置于孔的位置,金属液凝固后再将成孔体抽出,成功制备出平均孔径为6mm,孔深为180mm 的润滑油孔。针对成孔体对金属液充型及凝固过程的影响和成孔体热膨胀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孔的位置精度和圆
针对多孔定位片级进摸制造成本高、维修难度大、生产效率低等问题,设计了一套冲压倒装复合模。根据模具的结构特点,进行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基本工艺计算、完成了模具非标准件的设计及标准件的选用和相关的设备的选择;在CAD 软件中进行了包括凸模、凹模、压件板以及卸料板等在内的二维造型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模具简单实用,可提高产品加工质量。
:固/气共晶定向凝固工艺(Gasar)是制备藕状多孔结构的先进工艺。通过对该工艺过程的传热、传质、气泡形核以及气孔与固相同步生长的理论分析,本文建立了一个描述藕状多孔结构单气孔演变过程的非稳态三维模型。采用有限差分的方式,综合考虑凝固速率、气体浓度、温度梯度等各种工艺参数对Gasar 工艺过程的影响,实现了Gasar 工艺过程中单气孔结构形成及演变的模拟仿真,揭示了工艺参数对藕状多孔结构形成过程以
在喷射成形工艺中,气体速度是影响雾化效果的最重要的因数。由动力学原理可知,在一定条件下,增加气体的温度可以提高气体速度进而改善雾化效果,并对此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Fluent 模拟软件,模拟四种温度(30℃、50℃、100℃、150℃)下气体的速度场、温度场和压强场,并对雾化效果进行相应的实验验证。
发展半导体固态照明的关键是提高Ⅲ-Ⅴ 族半导体LED 芯片的出光效率.LED芯片的出光效率主要取决于内量子效率和光提取效率.利用微纳米结构提高Ⅲ-Ⅴ 族半导体LED 出光效率成为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基于单层胶体晶体的微纳米加工技术,作为一种极富潜力的“自下而上”的构筑有序微纳米结构的方法,已成为纳米材料和结构制备领域的一种新兴技术.然而,单层胶体晶体质量不佳一直是利用单层胶体晶体进行微纳米加工所面临
焊接是重大工程结构和装备制造的重要方法,焊接结构的制造与服役中常会存在缺陷,缺陷的存在和演变对结构的安全可靠性及寿命有重要影响。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理论与方法是国内外学术界和工程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介绍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的必要性,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的目的和任务,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的欧美流行方法,焊接结构完整性评定的中国方法,最后结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的研究,介绍大厚度钛合金电子束结构焊接
进行了应力控制下的304 不锈钢疲劳试验,得到了不同损伤程度的疲劳试样。采用非线性超声纵波技术,对其进了超声二次谐波信号的检测,建立了二次谐波信号与不同位错形态及密度的函数模型。同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XRD 方法,分析研究了疲劳损伤过程中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和位错密度。
随着器件微型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所用材料在微纳尺度下的力学性能演变成为了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含盘片状析出相的Al-Cu 合金作为模型材料,对比研究内在和外在尺寸变化对强化的影响及其耦合作用。经时效处理得到析出相分布后,采用聚焦离子束(FIB)制备了不同直径的Al-Cu 单晶微柱体,通过压缩实验测量了应力-应变曲线及屈服强化。实验结果表明,当微柱直径大于某一临界尺寸时,Al-Cu微柱表现出类似块体
Cold rolling of 5~80%reduction in thickness is performed on the high nitrogen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s with nitrogen content of up to 1%.The microstructure after cold rolling and its effect on the
准确地预测服役寿命是实现汽车零部件轻量化设计同时保证其可靠性与耐久性的关键。根据传统的疲劳寿命估计模型估计的服役载荷下零件疲劳寿命在很多情况下小于试验寿命,造成设计阶段安全系数相对过大,以致轻量化不能充分实现。其根源是因为传统疲劳寿命估计模型建立在载荷仅造成损伤的强度理论之上,即零件的疲劳强度是一个衰减模型。大量研究成果表明,载荷不仅造成损伤,疲劳极限以下一定范围内的载荷还具有强化效果。本文将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