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过去为了将干扰素用于临床实际,科学家经过了几十年不间断的努力,均无很大成绩.只有用基因工程方法才能解决干扰素的临床需要问题,并对这些基因工程产品进一步加以优化,具体的干扰素基因工程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请参阅处方药杂志2003,Vol.6,P.45-47.干扰素按其与受体结合来分型,原来分为Ⅰ型与Ⅱ型,后来发现Ⅰ型干扰素按其与抗体的结合的抗原性不同又可分类为2类,故把Ⅰ型干扰分为α、β两大类,将原来的
【机 构】
: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生化与细胞所;浙江理工大学新元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 处】
:
第14次全国干扰素及细胞因子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为了将干扰素用于临床实际,科学家经过了几十年不间断的努力,均无很大成绩.只有用基因工程方法才能解决干扰素的临床需要问题,并对这些基因工程产品进一步加以优化,具体的干扰素基因工程研究及其临床应用,请参阅处方药杂志2003,Vol.6,P.45-47.干扰素按其与受体结合来分型,原来分为Ⅰ型与Ⅱ型,后来发现Ⅰ型干扰素按其与抗体的结合的抗原性不同又可分类为2类,故把Ⅰ型干扰分为α、β两大类,将原来的Ⅱ型干扰素命名为γ,此后30多年都把干扰素分为α、β、γ三大类,其中虽然有很多人声称发现了第四、第五类干扰素等,但均未得到干扰素和细胞因子学会的肯定,最后均被否定,但最近干扰素研究有一个重大的突破性进展,有两个实验室同时在Nature Immunology(IF值为27.868分)发表两篇文章(2003,Vol.4,No.1,P.63-68及P.69-77),这两篇文章共同发现了一种新型干扰素.按其与受体结合的不同,在2003年澳大利亚Carins召开的国际干扰素和细胞因子年会上,将新发现的干扰素命名为Ⅲ型干扰素.过去大家一直只知道有TypeⅠ或TypeⅡ干扰素,现在有TypeⅢ型,这不是一个革命性进展吗?我认为凡能紧跟时代进展,了解科学研究发展前沿的科学家,现在都应该将干扰素分为TypeⅠ、TypeⅡ、TypeⅢ三大类型.在TypeⅠ干扰素中,IFNα的抗原性均与β、κ、ω、ε等不同,且后四者只有一种,没有亚亚型,而IFN-α则有13种以上亚亚型,如IFNα-1、2、3……,还有亚亚亚型,如IFNα-1a、1b、1c、1d及IFNα-2a、2b、2c…….TypeⅡ干扰素则只有一种,即原来的IFN-γ,但TypeⅢ现在有三种亚型,本人暂时喜欢称它们为IFN-λ1(Lamda1)、IFN-λ2、IFN-λ3.以后干扰素的混乱称呼情况将以上述介绍为标准予以陈清.即按Nature文章和ISICR和Hugo的命名为标准,加以陈清(我过去写的文章,如有出入,也以此文为准).
其他文献
理论依据:抗病毒药只能抑制病毒复制,机体免疫才能清除病毒.治疗效果:联合应用IFN-α2b和Tαl可以显著提高HBeAg阴性病人的持续应答率,并且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制剂选择:T淋巴细胞成熟分化需多种胸腺因子协同作用,复合胸腺因子(如胸腺因子D)含胸腺因子α、β和γ,比单一肽(如胸腺素α)和胸腺肽片段(如胸腺肽)的组份全,故宜选用复合制剂.剂量和疗程:轻型慢性乙、丙型肝炎需大剂量、长疗程(12个月或
目的:临床探讨经脂质微球包被的前列地尔(凯时)注射液对重症病毒性肝炎肝功能衰竭的应用时机和疗效.方法:A组亚急性重肝8例,出现黄疸2—3周,Tbil172—477umol/L,4例伴肝内淤胆,ALT及AST2例不升高(疸酶分离),6例明显升高,2例(伴胆道或腹水感染各1例)出现肝性脑病前驱症状,2例AFP不升高,Pt均明显延长,示肝坏死明显,未有再生,依病情给予凯时针10ug×20-4支/日,微泵
本研究分别构建了VEGF、Fas L和VEGF-Fas L真核表达质粒,转染细胞以后,这些基因均能有效表达,为进一步进行VIH的基因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这些结果证实了angioarrestin作为血管形成抑制剂的功能,并且揭示了其潜在的肿瘤治疗资源.因此,进一步的研究工作需要着手通过系统手段或基因治疗方法确定angioarrestin是否能够抑制肿瘤形成.
目的:研究在可溶性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抑制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growth inhibitor,VEGI)的功能及其与异构体VEGI之间的生物学活性差异.方法:克隆、表达重组人VEGI和VEGI,检测他们对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和肿瘤细胞(ECV304、Molt-4和B16等)存活率的影响,并检测VEGI对人T细胞的作用.结果:可溶性人VEGI能刺激人T细
研究发现肿瘤细胞启动血管生成时,人皮细胞必须先侵入其周围的基底膜.这个过程一般都是内皮细胞通过酶活动完成的.已知的内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几乎多半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的.从表中可以发现这些抑制因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它们都是较大的蛋白质分子的一个肽段.
目的:克隆人Tumstatin全长编码区及编码Tumstatin的序列,在大肠杆菌重组表达并用内皮细胞增殖试验进行活性检测.方法:采用RT-PCR从人胚肾细胞系293细胞中克隆人的Tumstatin全长编码基因,继以PCR扩增出Tumstatin编码的基因(45-132位氨基酸),PCR产物克隆到pBV22载体中测序证后,转化BL21,42℃进行热诱导表达,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对重组蛋白
目的:探讨血清IL-6,IL-8水平及其他肝功能指标对于肝脏储备功能的评定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IL-6,IL-8的水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测定AFP,比色法测定ALT、总胆红素(TB)、总胆汁酸(TBA)、总蛋白(TP)、γ-谷氨酰转移酶(γ-GT)及前白蛋白(PA)含量,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与肝脏损伤的关系.结果:①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血清中I
白介素24是IL-10家族受体成员之一,其功能受体复合物是由两种异二聚体IL-20R/IL-20R和IL22R/IL-20R组成.白介素25及其受体存在多种类型.IL-24和IL-25能发挥着诸多的生物学动能.
人白细胞介素-24(IL-24)基因是1995年在人黑色素瘤细胞中发现和在隆的黑色素瘤分化相关因子-7(mda-7a)基因,于2002年Candell等提出并重新命名为IL-24基因.国外研究证明,由IL-24基因构建的腺病毒载体,经体内外的抗肿瘤效应的结果表明,均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该基因既能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血管形成,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又能诱导免疫细胞分泌IL-6、TNFα、IFN-γ等多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