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钻孔雷达样机开发及应用

来源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o1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介绍了用于井下探测的钻孔雷达样机。针对不同的地质目标,在四个地区进行了应用实验,结果发现某一低速带和钻孔标注的矿化带对应,由此证明了钻孔雷达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在总结前人对低速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总结研究,认为低速带是由部分熔融产生的。研究结果得出:部分熔融很可能是造成上地幔350km低速带的主要原因,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尤其是熔体产生和运移的动力学机制,以及高温高压实验等方面的证据。
本文采用背景噪声成像方法和地震面波层析成像技术,对东北地区地壳以及岩石圈地震波速度结构进行研究,对于了解该区区域构造特征及深部动力学机制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高温高压下矿物的弹性研究对于解释地震数据,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分布以及地球动力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文章对高温高压下橄榄石的弹性性质的物质组成因素研究、各向异性研究及不连续带的成因研究分别进行了综述。
本研究以2011年日本Mw9.0级大地震为例,应用Coulomb3.2对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的地震序列前震对主震和主震对余震及震源周围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通过对序列间的静态库仑应力触发关系的计算,表明Mw7.2级前震在随后的Mw9.0级主震破裂面上产生的库仑应力分布有助于主震的发生,同时57%-67%的余震均受到主震的触发作用。
本研究采用了大量辽宁地区P波初动资料对应力场进行约束,研究表明辽宁地区主压应力轴为NEE向,主张应力轴为NNW向,P轴和T轴的倾伏角基本在40°左右浮动,断层活动多以走滑为主。从辽宁地区地震震源机制解结果上看,总体上震源机制解的一致性较好,该地区的应力场方向与本地区主要断裂构造方向大体一致。
本研究以宾川气枪信号发射台为源,进行了气枪信号特征分析、气枪信号近场振动的测量和分析、气枪信号的远距离接收研究。
本文将裂缝的等效介质模型(Schoenberg线性滑动模型、Hudson薄硬币型裂隙模型和Liu含裂隙介质模型)应用到裂隙的弹性波场数值模拟中,考察不同裂隙介质模型的裂隙参数对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基于最简单的单套裂缝HTI介质,通过几个基于各向异性的等效介质模型有限差分模拟,分别模拟裂缝横向切向弱度、裂缝介质的等效孔隙度、裂缝的形状以及充填流体类型的变化对波场各向异性特征的影响,对裂隙介质的流体检
本文基于Hudson等效理论和TTI介质qP波入射近似反射系数,推导了裂隙等效TTI介质PP波反射系数公式,该公式直观地建立了反射系数与裂隙参数之间的关系,反应了裂隙密度、裂隙充填物以及裂隙倾角对反射系数的影响。基于该公式分析了裂隙等效TTI介质AVO曲线对裂隙充填物和裂隙密度的敏感性,并对其随裂隙倾角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和总结。
分区是指按所需追踪的后续波类型在计算时将模型分成不同的计算区域,多步则是指按所分的计算区域进行分步计算,即在每个区域内独立地计算波前。结合分区多步计算技术,本文提出分区多步旅行时线性插值(MLTI)射线追踪法,该方法可用于二维复杂层状介质后续波追踪。
本课题借鉴电法勘探法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根据暴雨诱发山体滑坡机理,采用在滑坡隐患地质体环境下建立人工激电场源的方法,激发滑坡隐患地质体的电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