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针对大采高综放强采动影响下特厚煤顶大断面煤巷出现剧烈变形的控制难题,综合现场调研、数值模拟、井下试验及现场实测方法,详细研究了特厚煤层强采动巷道变形特征,提出顶板全锚索控制系统,分析了新支护系统的组成结构、控制原理、锚索预应力分布与演化机理、支护效果,得出:(1)特厚煤层强采动巷道大变形原因可概括为"三大一快"开采特征、强采动应力影响作用、顶煤与夹矸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以及顶板支护强度不足,而其变
【机 构】
: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煤炭资源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21116;大同煤矿集团,同煤大唐塔山煤矿有限公司, 山西 大同037003
【出 处】
:
中国煤炭学会开采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大采高综放强采动影响下特厚煤顶大断面煤巷出现剧烈变形的控制难题,综合现场调研、数值模拟、井下试验及现场实测方法,详细研究了特厚煤层强采动巷道变形特征,提出顶板全锚索控制系统,分析了新支护系统的组成结构、控制原理、锚索预应力分布与演化机理、支护效果,得出:(1)特厚煤层强采动巷道大变形原因可概括为"三大一快"开采特征、强采动应力影响作用、顶煤与夹矸层物理力学性质差异大以及顶板支护强度不足,而其变形特征主要为顶板煤岩离层值大、受采动影响敏感系数高和顶板变形过程非均匀性;(2)全锚索综合控制系统通过高预应力小孔径锚索与厚层高强度钢带综合作用形成双承载结构,能有效控制锚索锚固范围内顶板的离层和变形;(3)全锚索支护过程中锚杆长度,排距和预紧力不同参数值对顶煤中形成的叠合预应力带厚度、预应力扩散传递方向和范围影响显著;(4)详细介绍了井下运用全锚索系统控制特厚煤层大断面强采动巷道成功案例,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工程的支护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研制了高温高压高吸力非饱和固结仪,能够实现对高温(20~120℃)、高竖向压力(0~14 MPa)、高吸力(由使用的化学溶液确定,可达数百兆帕)的同时独立施加、量测与控制,至少可进行5类不同试验。在不同温度下进行了传感器、气体循环下吸力控制值、固结室摩擦力、仪器自身变形等多种标定,发现温度对气体循环下的吸力控制值有所影响,实际吸力会大于相应饱和盐溶液的对应标准值,且吸力越小、温度越高,影响越为显著
气相是非饱和土有别于饱和土的主要原因,并导致非饱和土的性质变得极为复杂,而从土体初始状态方面入手研究是理解非饱和土性状的有效途径。笔者近年来对孔隙结构随机性和干湿循环这两种因素进行试验研究,并从静、动力学试验结果和细观结构分析两方面着手,分析初始状态对非饱和土宏观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到孔隙结构随机性的影响,相同制样条件下获得的非饱和土试样可能在平行试验中产生力学性质的差异,为此笔者根据进一
多孔介质(如土、岩石等等)是由大量不同的、且相互影响单元组成的非均质体系(van Damme,1995),多孔介质结构的复杂性使得多孔介质的强度预测很复杂.分形理论能描述层次分明的复杂体系,适合于建立在复杂多孔介质的结构模型.本报告通过建立非饱和土孔隙分布和粘土表面的分形模型,导出非饱和土的土-水特征曲线、粘土吸附水的体积,建立类似于Bishop的基质吸力有效应力公式.σ=σ-ua+ ψe3-Dψ
采用关键层理论对坚硬顶板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矿压防治措施,并通过液压支架在线监测进行及时预测预报.研究表明,预测8939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62 m~93m,液压支架应力监测达到32.9MPa时有来压迹象,应力达到41.8MPa时工作面初次来压,实际来压步距约107m,与理论值较为相近.为减缓矿压显现强度,提出了爆破放顶和钻孔卸压措施,使8939工作面矿压显现得到有效的缓解,保
该文主要对复杂条件下煤层的开采技术,工作面回采过陷落柱、过空巷、过小窑破坏区的技术方案、安全高效开采技术措施等进行研究探讨.
厚煤层坚硬顶板综放面周期来压具有很明显的"大小周期来压"现象,其中"大周期来压"给工作面安全生产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矿压组通常根据本次来压位置和来压步距,预测下次来压位置,预测的主观性性较大,且未对来压强度进行预测.本文通过分析顶板煤岩层结构,建立"倒台阶组合悬臂梁"结构模型,认为第一层悬臂梁破断失稳导致" 小周期来压",第二层悬臂梁破断失稳,会迫使第一层悬臂梁同时破断失稳,二者共同作用导致"大周
针对小纪汗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异常问题,分析了不同工作面矿压显现特点及差异影响因素,采用实测分析法和数值模拟法研究了工作面合理支护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采高、覆岩结构和初采顶板爆破弱化处理效果是造成2号煤层不同工作面矿压显现差异的关键因素,工作面支护强度不应小于1.44MPa.初采期间、直覆较坚硬顶板区域实施超前深孔预裂爆破,并基于矿压观测系统进行实时来压预警和支架状态分析,可有效降低顶板灾害事故发
为了解决千树塔煤矿11301工作面顶煤硬度大、工作面回采期间顶煤不能及时垮落和充分破碎的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深孔爆破后炮孔周围的裂隙扩展情况和裂隙圈范围.结果表明,在炮孔直径为94mm、药卷直径75mm的条件下,千树塔煤矿的顶煤经爆破后炮孔周围的裂隙圈范围约为1.5m,最终确定合理的炮孔间距为3m.以此为依据设计了11301工作面的顶煤深孔爆破方案,实践后工作面顶煤回收率得以明
针对塔山矿特厚煤层留设大煤柱开采过程中煤炭资源损失严重、巷道冲击矿压明显、巷道变形难以控制等技术难题,综合运用地袁沉降实测、实验室物理相似模拟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取得了如下成果:掌握了特厚煤层大采高综放面采空区稳定前后端部结构特征,提出了三角滑移区及其运动模式,并将工作面端部分为滑移破裂区、拉压裂隙区和压剪裂隙区三个裂隙发育区;分析了采空区稳定前后侧向支承压力时空演化规律,当采厚为15m时,应力降低
长期以来,塔山煤矿区段间一直采用留设宽煤柱护巷,煤柱宽度38m-45m,工作面采高3.8m,放顶煤高度11.2m,回采期间两巷出现较严重的冲击矿压现象,影响安全生产,且煤炭损失严重.为此,试验研究沿空掘巷.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得出综放沿空掘巷小煤柱合理宽度为6m.现场试验表明,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满足了工作面正常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