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华北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普遍发育一套区域性可对比的灰紫色、紫红色粗碎屑沉积建造(土城子组/后城组/大青山组),时限约154-137Ma.土城子组厚约800-4500m不等,不同地区其岩石组合和旋回结构存在很大差别,阴山-大青山地区土城子组/大青山组底部发育一套冲积扇相砾岩,下部由河流相砂砾岩逐渐过渡为滨浅湖相粉砂岩、砂岩及少量淡水灰岩,钙质结核发育,上部为辫状河相砾岩、砂岩;冀西北(尚)义盆地后城组自北向南由冲积扇相巨砾岩、粗砾岩逐渐过渡为辫状河相细砾岩、粗砂岩,到东南部变为滨浅湖相红色粉砂岩、泥岩,其上(阎家窑组)主要发育河流和沙漠相砂岩;冀北中东部地区土城子组/后城组下部以冲积扇相砾岩为主,中部普遍发育河流相砂岩、砾岩,向东变为湖相泥质粉砂岩,上部整体以冲积扇、辫状河相砾岩、砂岩为主;辽西地区下部为滨浅湖相紫红色粉砂岩、泥岩,中部以冲积扇相砾岩为主,上部普遍发育风成沉积.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地壳差异性隆升,华北北部逐渐由炎热千旱的低山丘陵环境转为寒冷干旱的高山荒原/荒漠环境。正是由于环境的剧变,导致了恐龙动物群的消亡,直到义县组时期,气候逐渐暖,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群才再次出现,体现了古地理、古环境对生物群发展的制约作用。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由于地壳差异性隆升,华北北部逐渐由炎热千旱的低山丘陵环境转为寒冷干旱的高山荒原/荒漠环境。正是由于环境的剧变,导致了恐龙动物群的消亡,直到义县组时期,气候逐渐暖,以恐龙为代表的生物群才再次出现,体现了古地理、古环境对生物群发展的制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