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长江上游DEM、降雨、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数据库,计算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代表 影响侵蚀产沙的各因子,建立这些因子以及流域面积与长江上游268 个水文站以上流域输沙模数 关系,探讨上游侵蚀输沙的尺度效应。结果显示长江上游各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呈负幂 函数关系,而且这一关系主要产生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土壤可蚀性因子随流域面积的变化。长江 上游输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增大总的降低趋势主要发生在大约10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处】
:
2007年全国地貌与第四纪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长江上游DEM、降雨、土地利用、土壤类型数据库,计算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中代表 影响侵蚀产沙的各因子,建立这些因子以及流域面积与长江上游268 个水文站以上流域输沙模数 关系,探讨上游侵蚀输沙的尺度效应。结果显示长江上游各流域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呈负幂 函数关系,而且这一关系主要产生于降雨侵蚀力因子和土壤可蚀性因子随流域面积的变化。长江 上游输沙模数随流域面积增大总的降低趋势主要发生在大约104-1.58 105km2 之间。在考虑了影 响侵蚀产沙因子对输沙模数的作用后,输沙模数与流域面积之间呈正幂函数相关,反映出上游输 沙近源沉积的特征。分析还发现各支流输沙模数变化与流域尺度大小的关系和原因有明显不同。计算结果揭示1956-1987 年间长江上游有约69%的产沙堆积在流域中,其中一部分堆积在了较大 支流的下游,流域面积界于104 km2 - 1.6 105 km2的范围内,更大部分堆积在了中小支流,但各流域泥沙输移比变化幅度比较大。
其他文献
本文运用河流阶地发育与地文期的理论对豫西黄河和洛河地区的地质背景,气候特点和古 地理环境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研究区的石山、黄土和河流地貌特征。提出:(1)嵩山、熊耳山和 外方山发育有四级古夷平面。嵩山的垂直地貌特征表现为以嵩山为中心,呈中山、低山、丘陵和 河谷平原的地貌格区。(2)河洛地区三门峡孟津段黄河有四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第Ⅰ级阶地 河拔20m,砾石层河拔10m,厚度2m,上覆10m 厚黄土
对末次冰期沉积的宁夏中卫冰沟剖面与山东庙岛群岛长岛剖面进行了粒度分析,结果表 明两者在粒度特征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冰沟剖面粒度明显比长岛剖面粒度粗。两剖面所指示的环境意义可能也存在差异,长岛剖面除了指示冬季风的气候变化信息外,还指示了区域的环境变化特征。
福建“古冰川遗迹” 疑点甚多、各地河床中的岩穴是河水冲蚀的壶穴,不是“冰臼”。冰川 形成的必要条件是年平均温度在0℃以下,屏南白水洋、仙游九鲤湖、福安白云山第四纪冰期都不具备形成冰川的必要条件. 福建各地现存的大量第三纪及其以前的孑遗植物,说明不可能有冰川活动. 福建第四纪地层古生物资料也没有冰川活动的痕迹.所报道的古冰川遗迹、“冰臼”是误判。
对巴里坤湖沉积物14C 年代、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碳酸盐含量和粒度的综合分析表明,9.4cal kaBP 以来巴里坤湖地区的气候变化在数十至百年尺度上主要遵循西风带的气候变化模式,但在早、中全新世早期可能也受到了同一时期增强的亚洲夏季风(西南季风)势力的影响,其沉 积自生碳酸盐稳定同位素记录所揭示的气候环境特征同其周边地区的气候环境变化记录具有良 好的一致性。巴里坤湖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与反
在对东海岛屿大量野外考察的基础上,选择东海浪岗 山风尘黄土剖面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系统的采样,利用光释光测年建立了黄土地层年代标 尺,并对其粒度、环境磁学、有机质、碳酸盐、粘土矿物等特征进行了测试,在此基础上对 其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
海湾是包括湾内海水、河流、水盆、岸线、陆域景观及岛礁等共同组成的一个地貌综合体。厦门西海域作为厦门港的重要支柱,其岸滩冲淤演变关系到厦门港的生死存亡。根据历史上不同 时期的海图水深资料,分析了厦门西海域的岸滩演变过程,结果显示,近百年来,厦门西海域总 体处于淤积状态,主要是由于海堤建造、围填海工程等人类活动的影响;海堤开口将会在一定程 度上改善西海域的淤积现状。
华南海岸是中国遭受台风侵袭最多的岸段,台风暴潮期间的波浪作用强,对基岩海岸的侵蚀 作用自然也很强,但只有天文潮高潮与台风暴潮同时出现时,暴潮波浪才会作用在较高的位置上。然而,这样的特大高潮出现的机率很小,一次风暴过程中特大波浪出现的时间也很短,所以,大 波浪作用在高位的机会也很小。对于坚硬的岩石来说,无论是现代或古代的海蚀崖的后退距离(海 蚀平台宽度)和海蚀平台的高度决不是几十年才作用一次的波浪侵
本研究利用西太湖高分辨的湖泊沉积记录,拟重建太湖地区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的污染历史,同时对其变化趋势、污染来源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进行探讨。
湖泊是地球表层系统各圈层相互作用的联结点,是陆地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生 物圈、大气圈、岩石圈等关系密切。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加剧,造 成湖泊面积缩小、污染加剧、可利用水量减少、生态与环境日趋恶化、灾害频发、经济损失 剧增,湖泊已经成为区域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与自然相互作用最为敏感、影响最为深刻、治理难度最大的地理单元。自工业化革命以来,地球气候正在经历一次以全球变暖为特征的显著变
浙江缙云县大洋山石鼓尖海拔1477m,在其山顶花岗岩表面发现大量直径几十厘米至1m 左右、深度10cm 至45cm的坑穴。经对60 处坑穴的形态量测发现,坑穴主要发育在山坡的NE 和SE 一侧;坑穴积水后出水口流向亦主要朝向NE 和SE。对岩石标本的偏光镜和X 荧光光谱鉴 定分析发现,该处基岩为易风化、泥化明显的中细粒钾长花岗岩。该处年平均气温9.2℃,年降水 量在1700mm 以上,每年12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