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德伪善指个体想表现出道德的同时又不想付出时间、利益等代价。目前研究多从个体层面探讨了道德推脱、自我意识等对道德伪善的影响,但外部原因和情感及认知层面因素研究较少。本研究认为,象征化道德认同这一道德行为的外部动机会驱使个体表现出道德伪善,并且这一驱动机制受到观点采择(认知层面)和共情关注(情感层面)的调节。主要包括三项研究:研究一操纵情境模糊性,采用奖券分配范式检验高低象征化道德认同个体在模糊和非模糊情境下分配公平程度的差异,结果发现:高象征化道德认同的个体在模糊情境下的奖券分配比非模糊情境中奖券的分配更不公平,而低象征化道德认同的个体在两种情境下的奖券分配没有差异,验证了高象征化道德认同个体倾向避免真实行善付出的代价。研究二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探讨共情在象征化道德认同与道德伪善关系中的作用。采用独裁者分配金钱任务,要求被试做出两次决策,通过最终选择分给自己的金额与先前声称分给自己的金额差值作为衡量道德伪善的指标。结果发现,象征化道德认同能够正向预测被试前后两次分配的差值;象征化道德认同与观点采择交互作用显著;共情关注调节着象征化道德认同与道德伪善的关系,相比于高共情关注,在低共情关注情况下,高象征化道德认同的个体最终实际分给自己的金额与先前声称分给自己的金额差值相对较大。研究三采用实验的方法,通过视觉采择任务操纵观点采择,验证了研究二关于象征化道德认同、观点采择、共情关注与道德伪善关系的研究发现。综上,本研究发现,高象征化道德认同的个体更容易表现出道德伪善,观点采择提高了高象征化道德认同个体从事道德伪善的可能性,而共情关注则抑制了高象征化道德认同的道德伪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