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花生单粒精播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机 构】
: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266000
【出 处】
:
中国作物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
【发表日期】
:
2012年10期
其他文献
以2个杂交籼稻(Ⅱ优838和天优华占)为对照,在江西3个生态区(新建、抚州和吉安)开展对比试验以明确不同类型粳稻品种在江西的生态适应性.结果表明,总体上,杂交粳稻比常规粳稻更具产量优势,晚粳比中粳表现更好.新建点两个播期(5月30日和6月19日,各点均为30天秧龄)均为杂交晚粳产量最高,常规中粳最低,特别是5月30日播种的杂交晚粳平均产量达到10.95t ha-1,显著高于对照籼稻.
研究稻稗互作机制对揭示抑草稻的抑草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研究以抑草稻6173和不抑草的地方品种93067及已破除休眠的稗草为试验材料,采用稻稗混播法,分别研究:1、稗草苗期至抽穗前水稻材料成苗率及稗草数量变化;2、稗草抽穗后抽穗稗草数量变化;3、稗草成熟期水稻材料与稗草的干重、株高及所收获的稗草种子成熟度、重量、结实率的差异。
Rhizosphere microb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soil productivity through biochemical processes such as residue decomposition and nutrient recycling[1].Fertilization could affect the functi
会议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条件下微生物制剂在稻草还田中对早稻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并以水稻农艺性状和产量检验了土壤的生产力。结果表明在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配施菌剂可以有效提高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增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不同处理对早稻土有机碳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活性有机碳、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为施肥秸秆还田配施菌剂>施肥秸秆还田>施肥秸秆不还田>秸秆还田配施菌
2009~2011年连续三年在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农场进行大田试验,探讨甘蔗-大豆间作模式(1∶1,1∶2)和施氮(300 kg·hm-2,525 kg·hm-2)对甘蔗和大豆地上部干物质产量、氮素累积量和氮素吸收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种植模式对作物干物质量均无显著影响.从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来看,不同施氮水平的甘蔗-大豆间作模式的LER值均大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应用将促进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规模化。以成都平原稻麦两熟区机插秧为研究对象,以超级稻Ⅱ优602为试材,从播种量、播种期、机插密度、氮肥及氮肥运筹研究机插秧的配套技术。试验从载苗量、苗高、叶龄考察育秧苗生长特性,从密度保证率、漏插率、倒秧率、伤秧率、基本苗、返青期考察机插秧插秧质量,从齐穗期、成熟期考察机插秧对生育期的影响,从有效穗、着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比较产量构成,以及对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