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源CT临床应用技术优势分析

来源 :中华放射学学术大会2016、中华医学会第23次全国放射学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24次全国影像技术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fyh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何为双源CT,及其及时开发的必要性和核心优势,尤其对心脏患者检查优势所在. 关键词:双源CT;临床应用 双源CT是两套64层CT机两个探测器和X射线球管集成到一台机器进行图像采集,探测器相互垂直,各对应一个球管,这有别于两个影像系统简单相加,常规CT是一个探测器和一个X射线球管组成成像系统,双源CT出现是CT机设计突破,双源CT成像系统在心脏检查中有独到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了良好技术支持. 1 双源CT发展必然性 心脏成像技术要求推动了多层CT技术发展,心脏CT检查时对时间分辨率、屏气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有一定要求,64层CT问世解决了屏气问题,但心率过高患者需等待心率减慢或必要临床准备后才能进行检查,冠脉狭窄评估时空间分辨率也受到限制,虽时间分辨率可经某些方法进行改进,但却会影响到空间分辨率,目前技术还不能同时解决两者问题,但双源CT可使时间分辨率明显提升,可单扇区心脏成像. 2 成像技术双源CT优势 2.1 扫描剂量显著降低 双源CT在进行心脏检查时采用较低曝光剂量,双源性CT机架旋转90°能够采集到高质量心脏影像,实时心脏门控,适应性EOG脉冲剂量调控可对心率变化做出适应性调整. 2.2较高组织分辨率 双源CT可以用两种射线能量成像,对人体不同密度组织准确区分,对组织进行定性成像,使成像内容丰富真实,提供更多诊断信息,为临床诊治提供了可靠参考数据. 2.3心脏疾病检查谱明显增大 双源CT可显示心脏更多结构细节,之前,心脏病患者进行CT检查心率控制是一难题,双源CT完全不用考虑心率问题使患者直接进行检查,扩大了心脏病检查适应症 3 双源CT对急症和肥胖患者检查优势 双源CT可快速完成急诊患者多种扫描需求,能够保证较好成像效果,为急诊患者争取时间.综上,双源CT满足了临床及科研日常需求,降低了扫描时间和辐射剂量,提高了成像效果,尤其在心脏检查方面更具独到优势.
其他文献
目的 迄今尚不清楚盐酸埃克替尼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rh-endostatin)作为一线药物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是否有效.本临床试验拟探讨此联合用药的初步疗效及安全性,并应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方法监测疗效. 方法 本临床试验已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并在国际临床试验网站登记.对经组织学证实的EGFR突变阳性的NSCLC患者,给予埃克替
目的 利用SWI检测脑内微出血(CMBs),分析CMBs相关风险因素,进一步探讨其继发脑内出血的预测指标.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632例临床怀疑CMBs患者的脑SWI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CMBs与高血压分级、脑白质疏松程度及继发脑内出血的联系. 结果 本组632例患者,其中CMBs患者177例(28%),共检测出CMBs病灶4964个.其中高血压426例
目的 探讨腮腺淋巴结结核的诊断和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8年诊治的7例腮腺淋巴结结核,并结合复习文献,分析其诊断和治疗特点。 结果 腮腺淋巴结结核发病率较低,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年轻人多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检查能提供一定的诊断帮助。术后病理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切除并继续抗结核药物治疗后无复发。 结论 腮腺淋巴结结核临床发生率较低,术前多数诊断困难,手术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CT影像表现与病理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确诊的艾滋病合并肺结核13例患者的CT影像表现及穿刺活检病理相关资料.男10例,女3例,年龄在16~50岁,中位年龄31岁.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少于200/μl. 结果:13 例肺结核中,CT多表现为结节、肿块影及片状实变影及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胸膜炎.病理组织抗酸杆菌染色阳性9例.干酪样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5例,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困难空肠营养管置管后管理研究。 方法:对33例困难空肠营养管置管进行总结分析,了解置管后情况。 结果:33例成功放置营养管,发生脱管3例,堵管6例,均处置后效果满意。 结论:良好的术后管理对预防脱管、堵管等非常重要。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Exon 21 missense mutation of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Mutation in lung adenocarcinomas with the CT Characteristics and Histologic Subtypes.Meth
目的:借助噪声功率谱(NPS)和量子检出率(DQE)评价混叠效应所影响图像质量对应的空间频率及图像组织直径. 方法:1、参考《医用诊断X射线设备测定特性用辐射条件》RQA7测量方法,确定千伏值,实验设定2.5mAs、5MAS、10mAs、16mAS、20mAs和180cm为照射条件;2、使用200um像素直径探测器设备分别配置70线栅和100线栅;3、参照RQA7测量方式完成NPS和DQE测量的所
目的:探讨在滤波反投影(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重建条件下,100kVp、碘克沙醇(270mgI/mL)双低头颈部CTA扫描方案在超重人群(24≤BMI<28)中应用的可行性,探索适用于该组人群的最佳管电流范围. 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收集24≤BMI<28并行双低头颈部CTA检查的患者63例,分为A、B、C三组.A组:管电流200mAs,19例;B组:管电
1、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的3D及MPR、MIP后处理技术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方法 应用64排螺旋CT对20例经普通X检查怀疑有肠梗阻的患者行CT扫描,其中11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9例平扫未做增强.扫描后应用3D及MPR、MIP重建及后处理技术对肠道走行进行追踪观察,对病变部位进行显示,发现病变并准确判断其部位18例,2例排除了肠梗阻的存在,同时对有肠梗阻的病变性质作出明确的诊断,结
目的:分析和探讨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时补扫30分钟延迟期对输尿管入膀胱口处成像质量的影响。 方法:对145例需做泌尿系CT检查的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增强扫描,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对原始数据进行重建。多层螺旋CT扫描可获得横断位、MPR、MIP及三维图像,能良好地显示输尿管入膀胱口的密度、位置、形态、解剖关系及其周围组织情况。将145例患者在5分钟延迟期与30分钟延迟期成像进行对比。 结论:多层螺旋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