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一体化研究

来源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长江经济战略研究中心,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tz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中游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对于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既能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也能够向西部传递发展势能,同时其发展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战略定位的实现。产业作为区域发展的主体,产业一体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区域的发展。本文主要研究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江淮城市群,环鄱阳湖经济圈群间与群内的产业一体化程度,首先通过泰尔指数分析发现群内差距对区域间差距贡献较大,根据地区差距与区域一体化之间的倒U 型关系,进一步通过SP 指数的变化分析制造业细分行业的一体化发展程度,最后从本地市场效应出发,通过比较人口密度,投资效应,消费效应来分析产业一体化差异形成的原因,最后从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服务,吸引人口集聚,增强本地市场效应角度出发提出促进区域一体化缩小区域差距的建议。
其他文献
开展禁煤工作对改善以煤烟型污染为特征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创建最佳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禁煤工作涉及的问题很多,其中,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禁煤工作的成败.本文以曲靖市开展中心城区禁煤工作为例,就禁煤政策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以供参考.包括行政管理政策、经济调控政策、法律手段及标准以及技术政策。结合曲靖市煤炭资源极为丰富的实际,加大原煤转化利用及电力产业发展力度,满足城
本文以发展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阐述了生态旅游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作为具有鲜明旅游特色的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实施生态旅游,才能促进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使资源保护和旅游发展同时获得双赢;并针对大山包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将会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顺利推进实施生态旅游进程,最终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对保护区生态旅游作科学的长期有效的总体规划,并使之与保护区
本文以云南省农村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现有状况进行深入剖析,从而提出了构建生态工程,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加大政府教育力度,增强农民保护意识的今后云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对策.
随着人口的激增和社会经济的前进,城市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导致了中国农田面积不断减少,且农田退化的程度不断加剧.因此,农田退化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从现有资料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对中国农田退化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采用系统工程治理,防止农田二次污染,实施生物防治对策,促进系统自我恢复,科学运用化学方法,改善土壤结构功能的今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环境污染已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障碍,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的原因,提出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是新农村建设取得进展的关键.具体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农业,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齐抓共管,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把农民饮用水、小流域治理、清水河道建设、农村新能源建设等工程有机结合起来的建议。
本文针对当前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指标存在的不足,在层次分析思想的基础上,探索建立较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考核指标框架,并运用"比值——层次分析法"进行评价,以期能全面、科学、客观地衡量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政绩.
食品中的天然毒素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综述了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中天然毒物的种类、中毒症状及其预防措施.为对其进一步了解提供依据.虽然这些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的天然毒素对人体的健康造成一定危害,但毒素和药物可以说是“孪生兄弟”。可以充分利用其有利的一面,开发临床新药,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使这些天然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人类对待自然界的态度,在经历了古代的崇拜、敬畏,近代的征服、统治之后,走上了追求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路.为此,需要确立新的自然观、发展观,转变不适当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切实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出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观,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走一条人与自然和谐的工业化道路,遏制欲望膨胀,确立科学文明的消费观的建议。
传统生态伦理向新型生态伦理的转变以及生态旅游活动的发起,是后工业化时代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新的反思和认知,生态旅游是以生态伦理道德观为标识,是对生态道德的积极实践.本文在阐述生态旅游和生态伦理内涵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生态伦理要求,总结得出生态旅游的生态伦理意蕴.生态伦理学的范畴是以生态哲学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研究所做的一种理论概括,是人们制定基本的生态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原则,其中体现着人
环境解译起源于美国与欧洲的国家公园,历经四个阶段发展至今,国外发展较为成熟,国内刚刚进入"名正期".本文总结生态旅游地环境解译存在的众多问题,说明科学构建解译系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作者运用以心理学与社会学为主的理论基础,提出首先调查与剖析解译三要素,其次分四个阶段具体设计环境解译主题与媒介、最后进行执行和监测的技术路线,进而构建不同类型生态旅游地的环境解译系统,力图为生态旅游发展中环境教育和游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