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选取环太湖14 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河流水体和水生植物优势种水花生、茭草中氮磷含量,以及两者相关性。结果表明: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劣V 类河流占此次调查河流的57%,且多为入湖河流,表明入湖河流携带的污染物仍为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水花生总氮(TN)和总磷(TP)累积能力均强于茭草,水花生叶(茎)中TN、TP 含量分别是33.88~55.70 g·kg-1(22.10~29.
【机 构】
:
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湖泊工程技术中心湖泊环境研究中心国家环境保护湖泊污染控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选取环太湖14 条主要河流为研究对象,分析河流水体和水生植物优势种水花生、茭草中氮磷含量,以及两者相关性。结果表明: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质劣V 类河流占此次调查河流的57%,且多为入湖河流,表明入湖河流携带的污染物仍为太湖水质恶化的主要污染源;水花生总氮(TN)和总磷(TP)累积能力均强于茭草,水花生叶(茎)中TN、TP 含量分别是33.88~55.70 g·kg-1(22.10~29.96 g·kg-1)、4.44~8.96 g·kg-1 (3.43~8.02 g·kg-1);茭草叶(茎)中TN、TP 含量分别是12.30~21.41 g·kg-1 (21.75~31.22 g·kg-1)、2.06~6.58 g·kg-1 (2.60~7.81 g·kg-1);水花生和茭草叶茎中TN 含量与水体中 TN 浓度均无显著相关性,但两种植物叶茎中TP 含量与水体中TP 浓度显著正相关,说明水生植物对P 吸收的规律较明显,因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水中P 浓度越高,水花生和茭草体内P的累积量越大。
其他文献
牦牛是青藏高原主体畜种和当地生产生活资料。本文通过我国牦牛业发展回顾、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牦牛种业发展的资源、经济、科技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应用,依靠科技,利用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加强选育提高,增加制种供种能力,促进牦牛的良种化进程,推动牦牛产业持续发展。
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方法,在免耕栽培条件下,研究了撒播、条播和穴播三种直播种植方式下播种期和播种量对华协102油菜新品种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播种量,适期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而播种方式对产量影响较小。该品种在免耕直播条件中,以播期10月5日,播种量2.25kg/hm2,撒播播种方式为较适宜的高产栽培技术组合,其产量可达2500-3000kg
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两种催熟剂与生长调节剂配施对后期油菜角果的叶绿素含量、抗氧化酶(CAT、SOD、POD)活性以及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催熟剂及其与生长调节剂配施对油菜角果发育与成熟产生明显不同效果。敌草快单独催熟时,油菜角果皮叶绿素含量下降明显,SOD、POD、CAT活性及MDA含量显著上升,导致角果膜脂过氧化,对角果伤害程度较大;而敌草快与乙烯利配施催熟对油菜角果衰老有一定程度的缓解
生态型雄性不育系在某种特定的光、温条件下表现雄性不育,而在另一特定的光、温条件下表现雄性可育,因此一系两用。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是利用生态型雄性不育系在稳定不育时与恢复系配组。本研究资料取自2003~2010年宜春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本所的试验数据,试验设在宜春市农科所同一耕作区内,气象资料来自宜春市气象台,与油菜试验点直线距离3.5km。生态型两系杂交油菜“赣两优二号”品种历年产量资料表明,在农业技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探讨了打顶后涂抹萘乙酸(NAA)对翠碧1号烤烟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机理,为生长素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设四个处理:正常打顶(T1)、不打顶(T2)、打顶后涂抹15 mmol/L NAA(T3)和打顶后涂抹30 mmol/L NAA(T4),对不同处理烟株不同叶位及第15叶位叶片不同时期的碳氮代谢酶活性、物质积累、激素含量的变化以及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和内在化学成分进行了
根据低温和霜冻发生时的气象条件与甘蔗霜冻后的受害表现,甘蔗霜冻可分为干旱霜冻、阴雨霜冻和阴雨冷害等不同类型。为了解干旱霜冻、阴雨霜冻条件下甘蔗性状变化特点与评价品种耐寒性,2008年选用国内外28个甘蔗品种(系)、2009年选用国内外35个甘蔗品种(系)在广西霜冻常发区资源县开展了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干旱霜冻条件下,轻霜冻前后的甘蔗锤度、绿叶数和光合速率出现明显变化,且耐寒性差的品种下降较多,然而
气候异常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正日趋增大,但气候异常究竟会以何种方式影响作物生长还鲜见报道。2007年位于江汉平原(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中心)发生罕见的中稻结实障碍,不少田块结实率下降到50%以下,且田间受害症状表现为典型的高、低温致害症状。通过对田间试验和大范围生产调查,对水稻受害与气候条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因果对应分析。结果表明,7月20日~7月25日期间,部分地区有一个罕见的降温过程,日均温低达20
花生是吉林省主要的经济作物,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继玉米、水稻、大豆之后的第四大作物。花生的种植方式是影响花生产量的重要因素,本文为此总结了吉林省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花生栽培提出技术指导。
薯类作物又称根茎类作物,主要包括甘薯、马铃薯、木薯、山药、芋类等。而且主要是以块根进行无性繁殖,而且具有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力强,抗风、耐旱、耐瘠等特性,并且具有禾谷类作物所不及的对干旱的耐受性,种薯种苗作为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虽比种子繁殖复杂,但却是薯类繁育的继续,是薯类新品种尽快用于生产的重要环节,近几年随着人们对薯类作物的重新认识及薯类产业化的发展,其育种目标也发生实质性的变化, 由以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抗病早冠龙”和“西农八号”西瓜品种相继问世以来,极大地推动了西瓜 生产的发展。十多年来,早熟品种“京欣”系列和“西农八号”系列不断推出,但是,“抗病早冠龙”和“西农八号”西瓜品种至今仍然是山西省的主栽品种,远远不能适应消费市场多元化的需求。本文首先描述了选育背景及过程,然后介绍了品种区域试验,生产应用,最后说明了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