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抗烟草花叶病毒药剂生物活性的比较

来源 :第三届“农药与环境安全”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植物化学保护和全球法律一体化”国际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yex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生物测定的方法系统比较了目前发现的植物激活剂和抗烟草花叶病毒(TMV)新化合物对TMV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苯并噻二唑(BTH)、和宁南霉索具有诱导烟草抗TMV的活性,直接抗病毒活性的化合物中安托芬的活性最好,半叶枯斑法测定结果发现,病毒唑的活性与联三唑类化合物XY-13和XY-30的活性相当,但XY-13和XY-30的活体活性较差,原因有待深入研究;BTH在高浓度下表现出较好的钝化活性。
其他文献
许多有重要生理活性的天然产物中都含有噻唑啉环结构,而且它们往往是分子中不可替代的活性单元。至今已经发现许多噻唑啉类化合物有着很好的生物活性,如杀螨活性,杀菌活性,抑制昆虫信息素的合成作用等。1和2是已经商品化的含噻唑啉环的农药品种。同时噻唑啉环容易降解,对环境的毒性往往比较低。鉴于噻唑啉化合物较好的生物活性和较低的毒性,因此在农药创制方面是一类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化合物。噻吩往往也是农药方面应用比较广
采用紫外光谱法研究β环糊精与新型农用杀菌剂丁吡吗啉的包结作用,运用直线拟合法(Hildebrand-Benesi法)确定了包结物形成的化学计量比,计算了主客体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s,从而得到包结过程的热力学数据△H、△S、△G。结果表明:β-环糊精与丁吡吗啉形成1:1型的包结物,包结过程是一个自发的、放热的、熵变减少的,也就是体系的自由度减少的过程。包结过程是焓驱动的,符合熵焓互补原则。主客体
农药的大量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危害,这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着传统化学农药的使用逐步地被限制、禁止.新农药的开发显得越来越重要。目前开发的新农药中,生物农药占主要的地位。此类农药因其高效、对人及其他非靶向生物无害、在环境中无残留等优点,在农业生产上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新农药的设计与合成亦随之成为研究的焦点。本文就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些生物农药,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作一介绍。此外,对新农药创制的趋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药企业技术创新的现状、影响因素和可供选择的创新战略,提出现阶段中国农药企业应该以"跟迸战略为主,合作战略为辅"的战略模式。
2-氯烟酸是重要的医药和农药以及化工中间体,目前,正在应用该中间体进行植物激活剂的先导结构优化。为给该化合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该药原药的HPLC分析方法,方法得到了HPLC/MS/MS的验证。最佳分析条件是采用250mm×4.6mm不锈钢ODS5/μm球型硅胶填料色谱柱,甲醇/水(含0.02%磷酸)=61/39(ν/ν)为流动相,流速为1.0m/min,紫外检测波长为235nm。该
对二氯苯是重要的医药和农药中间体,卫生杀虫剂萘的替代品种,由于对卫生杀虫剂纯度的要求高,产品的主要杂质是邻二氯苯和间二氯苯,为有效地分离和检测有效成分和杂质,为该化合物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分析方法,本文建立了该药原药的GC分析方法,最佳分析条件是采用30m×0.520mm DB-210毛细管柱,氢焰检测器(FID),柱温从50℃开始保持5min.以后程序升温、5℃/min升至100℃,10℃/mi
鱼类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 EC3.1.1.7)一直被视为抑制胆碱酯酶杀虫剂水污染的生物指示。但是这一指示物的应用效率,却因为动物体内生理状况或外部环境条件变化而导致的酶指标基线变化而受到限制。为了更加准确地测量鱼类胆碱能系统在杀虫剂暴露下的应激反应,本文采用间接非竞争AchE法分别检测了暴露于有机磷杀虫剂三唑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氰戊菊酯中的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脑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Griseb.]在美国、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发生危害都很严重,目前是我国十大危害最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杂草之一。草甘膦是国内外防除空心莲子草的最主要药剂,其除草效果往往因药液中含有一些金属离子而下降。高锰胁迫是酸性土壤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且随酸雨的逐步严重而不断加剧。本文报道了锰对草甘膦防治空心莲子草生物活性的影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因其高效、低毒、低滞留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农林、卫生害虫的防治。然而,由于杀虫剂的长期大量而广泛的使用,使得许多昆虫逐渐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特别是蚊虫。本文根据1989-2006年以来的文献报道,对中国重要媒介蚊虫的抗药性状况及其相关研究进行了汇总,这不仅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抗性治理和流行病检测控制能力,同时也为世界了解中国这方面的信息及国际交流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采用自然土壤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毒死蜱对蚯蚓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毒死蜱处理后,抗氧化酶SOD活性在蚯蚓处理1d时被显著抑制,在处理3d后酶活性逐渐恢复并超过对照组水平.之后回落到对照组水平。抗氧化酶CAT活性表现出前期升高,随后降低,最后又升高的趋势。而毒死蜱对纤维素酶活性始终表现起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剂量的增加,纤维素酶活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