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论述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对弥散强化颗粒的主要要求和制备方法,研究了制备过程的工艺参数与弥散颗粒的粒度、收得率等的关系。研究发现,为得到最高的弥散颗粒收得率,沉淀剂与反应物的摩尔比应达到2以上;700℃热解能够得到粒度分布最合理的弥散颗粒.
【机 构】
:
钢铁研究总院高温材料研究所,北京,10008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论述了氧化物弥散强化高温合金对弥散强化颗粒的主要要求和制备方法,研究了制备过程的工艺参数与弥散颗粒的粒度、收得率等的关系。研究发现,为得到最高的弥散颗粒收得率,沉淀剂与反应物的摩尔比应达到2以上;700℃热解能够得到粒度分布最合理的弥散颗粒.
其他文献
在热等静压工艺前对已经完成封装的粉末冶金高温合金制件包套进行预热处理可以减少粉末原始颗粒边界析出,从而促进粉末间的扩散连接,对制件的热处理完整性以及提高综合力学性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则针对PREP法制备的粉末的组织特点进行了三种预热处理温度对热等静压组织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提高预热处理温度可以促进消除残余枝晶、促进再结晶及再结晶晶粒长大、促进一次γ′相溶解和二次γ′相形核和长大.
本文通过对GH4742合金的热处理参数进行调整,得到了四种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组织形态,并对每种组织形态所对应的室温和持久性能进行了检测,得到了GH4742合金典型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晶内大小γ′相弥散分布,有一定数量γ′相条带(约200nm)沿晶界析出的组织状态,可保证GH4742合金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
本文研究了GH4698合金在650℃长期无应力时效过程中,组织的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长达10000h的时效后,合金的组织稳定,无有害相析出;室温拉伸强度基本保持不变,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略有下降;650℃、720MPa光滑持久寿命和持久伸长率有所提高。
FGH4096是采用损伤容限思想研制出来的第二代粉末冶金高温合金,与第一代FGH4095相比,适当的减少了强化相γ′的含量,调整了晶粒尺寸,使得其强度有所降低,但是其高温抗裂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主要结合惯性摩擦特点分析FGH4096惯性摩擦焊的动态再结晶过程和组织特征.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TLP(Transient Liquid-phase)接头组织形貌的影响。通过对不同条件组织的观察,得出如下实验结果:连接后,接头连接区由细小圆形γ′相和γ相组成,基体区的微观组织呈过时效状态,连接区有硼化物析出;随固溶温度的升高,连接区γ′相尺寸略有增加,完全固溶后,连接区的γ′成立方体形貌;随一次时效温度的升高,连接区γ′相尺寸增加,1080℃×4h/AC
通过X射线衍射的方法来测定粉末涡轮盘件热处理过程中的残余应力,并根据测试分析的结果来调整盘件的热处理工艺,降低盘件内部残余应力。从而保证盘件不开裂及在机械加工过程中不变形。
本研究分别测试了晶粒度为11级和6级的FGH4096粉末冶金高温合金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晶粒细化可显著提高FGH4096合金在较低温度下的性能。至650℃,细晶试样的力学性能全面优于粗晶试样.但在750℃时,粗晶试样具有更长的持久寿命和更高的蠕变强度。
本文使用不连续称重法测定了K445合金在750~1000 ℃温度范围内的高温氧化动力学.利用SEM和XRD等手段分析氧化膜的组成和结构,研究了K445合金的氧化机制。结果表明,在750~950 ℃温度范围内,合金遵循抛物线氧化动力学规律,Cr3+在Cr2O3层中的扩散为氧化膜生长的主要控制步骤。氧化膜主要由Cr2O3、TiO2、CrTaO4和Al2O3组成,并含有少量的尖晶石结构的氧化物.氧化膜从
本文系统研究了铸造高温合金K487在铸态和热处理态下的显微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K487合金主要的组成相为γ固溶体、γ′相、MC、μ相和M6C.铸态下合金的γ′相主要为立方体状分布在基体上,块状的MC和条块状的μ相和M6C分布在枝晶间和晶界上,经过固溶和时效处理后,γ′相转变为球状,MC碳化物尺寸减小,μ相和M6C则主要为颗粒状和条块状,合金的力学性能与铸态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
将电场处理技术应用于GH4586A合金,研究了电场对该合金组织及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金经电场处理后产生退火孪晶,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孪晶数量增加.电场处理使合金室温强度、塑性均得到提高,在电场强度为4kV/cm,温度为820℃条件下,经20h电场处理后,合金室温抗拉强度提高18%,而断裂伸长率提高幅度达125%;电场处理后合金高温(750℃)强度无明显变化,而塑性得到改善。在电场强度为4k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