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河北中南部一次暴雪天气过程分析

来源 :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iwei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资料,对2009年11月10-12日河北省出现的大范围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空低槽、低空切变、地面经蒙古扩散南下的冷空气(回流)相互配合是此次暴雪的主要成因;700hPa以上是一致的西南气流,且有强低空急流相伴,暖平流利于逆温生成和维持,为暴雪天气的产生提供了充沛的水汽和能量供应;低空辐合、中高空辐散产生的强烈上升运动,是出现暴雪的有利动力条件.
其他文献
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民生工程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切实保障广大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举措.校舍的防雷安全是校舍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中小学校的防雷安全不容乐观,存在较大隐患,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措施,加强防范.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电子计算机和微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以及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伴随着雷电产生的雷击电磁脉冲和静电感应,对这些微电子设备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致使雷电造成的灾害程度和范围日益扩大,对电子、化工、能源、医疗、电力、通讯、银行等各行各业造成极大破坏.本文结合雷电灾害应急管理实际工作的新特点,分析雷灾应急管理体制建设的重要性,提出树立危机意识、注重预防、加强整治、宣传教育等措施和建议.
收集了湖北省1961-2005年76个站点的逐日温度数据,选择其中通过均一化检验的15个站点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湖北省年极端高温的阈值分布、发生频率、强度变化及对区域性增温的响应.研究表明:湖北省极端高温阈值、年极端高温发生频次与海拔高度相关性较好,极端高温发生频次呈东西减少、中部增加的趋势;极端高温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一致性较好,江汉平原及东北部易出现极端高温事件;东部的极端高温强度较强,西南部较
以湖北省历史暴雨灾害资料为基础,筛选、确定暴雨灾害个例,采用正态概率密度函数、区间平移和欧氏距离函数等方法,构建湖北省5-9月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强度等级、可能产生的灾情损失值风险预估模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区域性暴雨强度等级风险预估的正确率达到66.7%,对受灾人口、农作物受灾面积风险预估的正确率分别达到62.5%、55.6%,但对直接经济损失的风险预估效果略差.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气象灾害频发、极端天气频现,人们越来越渴望得到及时准确的气象信息,特别是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因气象信息闭塞,经常受到气象灾害的侵袭,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建设使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的人们看到了曙光,而作为气象灾害防御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灾害预警预报系统暨气象预警(接收)发布机的投入建设使用,基本解决了广大农村和偏远山区气象信息闭塞的问题,为及
通过对江苏省南通市气象部门应急管理工作的分析评估,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应急工作提出的新需求,找到制约南通气象应急管理工作发展的瓶颈和差距,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措施,同时研究探索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部门联动应急机制,把气象应急作为切入点,不断将气象部门的应急工作更好地融入政府,服务社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作出本部门应有的贡献.
2010年6月19日余江县遭遇前所未有的最强连续降雨过程,县城地区降雨量达402.4毫米,积水最深达2.5米,程度超过了1998年的特大洪灾.据县统计局统计,全县受灾范围14个乡镇(场),受灾人口32.8万人,洪水围困13.5万人,紧急转移人口12.9万人.农作物基本被淹,工业半数瘫痪,交通大部中断,全县直接经济损失30.96亿元以上.本文对这次重大天气气候事件对农林牧渔业、水利设施、工业交通运输
利用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内出现的五场暴雪天气过程,探讨在不同环流形势下,阿勒泰地区产生暴雪的700hPa垂直速度场特点,并检验其预报的稳定性.
我们以多种数值预报产品为基础,利用丰富的气象水文资源(历史资料以及每小时中尺度自动站雨量资料)、NCEP1°*1°全球再分析资料、常规资料、雷达和卫星技术以及数值模拟技术,研制了一套"乐清四中型水库流域雨量监测预警示范研究"系统,并于2009年台汛期投入业务试应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该系统根据定时自动运行的水库雨量多模式集成预报和水库雨量的中尺度数值预报,以及人机结合运行的水库暴雨短期预报和临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影响浙江台风的频率呈增加趋势,热带气旋中生成台风的比例升高,登陆或严重影响浙江的强台风呈上升态势,登陆浙江台风的要素屡破历史记录."麦莎"和"卡努"正是出现在2005年里的两个在发源地、路径和登陆地等方面极其相似的台风,同时它们在移速、强度和影响力等方面又各具特点.本文通过西风带、副热带高压和风量场等资料,对两台风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这两个台风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存在一些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