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多功能性与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建设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1238384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发展农业的多功能性是现代农业发展与进步的一个必然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分别从不同角度按照不同标准对农业的功能进行定义:从农业发展时期来看,农业的功能可分为传统农业功能和现代农业功能;从宏观角度来讲,农业的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和政治功能;从经济角度来看,农业的功能包括商品功能和非商品功能等。都市农业具有明显的多功能性,通过对农业多功能性开发利用的具体阐述,提出相应的农业模式,探讨适合北京都市农业发展的建议与对策。
其他文献
无花果是一个南果北移的创新树种,因其独特的营养及栽培特性在北方地区也得到了广泛的栽培。本文以引进的无花果品种“布兰瑞克”为试材,于2006年和2007年进行了陆地栽培、设施栽培和盆栽等三种栽培模式的引种观察,开展了相关配套技术研究,总结了有关栽培经验,提出了无花果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的几点发展建议。
随着现代都市功能的日益多元化和现代农业功能的日益扩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提出了都市型农业的概念。都市型农业是在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在农产品市场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根本性改观、农民生活全面实现了小康、城市对农业的非生产性功能需求日趋强烈的条件下,为适应建设现代化国际都市的要求而提出的。其目标不仅是实现农业生产性功能内部的调整,更重要的是实现农业功能的调整与拓展,特别是在"生产性功能"的基
本文采用模型估算的方法对北京市畜禽养殖业现状,以及养殖废物排放潜力与其中COD、BOD、N、P、NH.污染物对大气、水体和土壤等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北京市养殖业的特点,从管理和技术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防治对策与建议.
北京市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应是一种生态友好型的农业类型,要尽量避免现代农业因集约化与高投入而带来的面源污染问题.本文利用区域农田土壤表观氮平衡模型对北京市通州区的土壤氮素投入、产出量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3年通州区土壤表观氮盈余总量和氮盈余强度分别为1.08万吨和357.73千克/公顷,虽然氮盈余强度在各个乡镇间相差较大,但都已超过180千克/公顷的氮素盈余高风险值上限,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及时
针对北京市建设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背景和机遇,以及从常规城郊农业发展模式向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模式转变的需求特征,从宏观战略角度探讨了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功能定位、建设目标与重点任务,并提出了推进北京市现代都市农业建设的措施建议。
农业发展过程中,农业政策的选择和替代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农业支持政策的制订既体现了农业发展本身对农业支持政策的要求,也反应了农业政策的制订者根据政策背景的转变而不断地做出改变的能力。本文在对北京市农业支持的现状进行归纳的基础,目的是通过对现阶段政策背景、政策内容等方面的归纳分析,找出农业支持政策的不足,为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制订提出建议。
农业政策的演进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逻辑的过程。我们认为农业政策的演进是存在着其特殊的规律的,只有把握住了农业政策演进的一般规律才能更好地分析出一国或一个地区政策的走向,才能根据规律制订出与事实相符合的正确的政策,更好的促进农业的发展。  根据对以往农业政策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得出农业政策的演进是一个分阶段的过程,每个阶段都存在的不同的政策范式,而各个时期的差异点集中地反映了当时迥异的经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和乡村的交错结合带,是城市扩散要素与乡村集聚要素的交汇区,科学的规划和发展大城市边缘区都市农业对城市和乡村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在分析了大城市边缘区的内涵与特点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城市边缘区都市农业的发展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为大城市边缘区都市农业的有序发展提供合理的理论支撑和实施载体。
近年来,乡镇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出发,在指出京郊乡镇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基础上,剖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依据国情,我国都市农业只能在现有城郊农业的基础上提升充实而成,它应具有主体多元化、经营规模化和要素组合都市化的形态特征。都市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物流系统,本文论述了建设我国都市农业物流系统的构想,从政策、信息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我国都市农业物流系统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