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在简要总结介绍基于1956~2000年系列的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资源量的一些特点,得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等重要结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简要总结介绍基于1956~2000年系列的黄河流域水资源量调查评价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黄河水资源量的一些特点,得出了黄河流域水资源贫乏、时空分布不均等重要结论。
其他文献
营27断块为中深薄互层小断块边底水普通稠油油藏,开发风险和难度较高.为了提高该类储量的动用程度,以营27断块为先导区块,进行了热采开发试验.根据实际开采效果,从油藏物性、井身结构、注汽管柱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油层厚度,边底水,隔夹层,井身结构,注汽管柱隔热效果是影响该断块热采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而注汽管柱隔热效果又是影响热采开发效果的关键因素.在隔热管柱效果达到要求,能够保证较
单家寺油田单6东是典型的超稠油油藏,1997年以来通过强化前期地质综合研究,尤其对储层伤害及保护研究、超稠油流变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现场先导试验进行注蒸汽热采可行性研究,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开展油藏工程优化设计,按先易后难的原则,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各阶段遵循稠油开发程序,实现了单6东超稠油油藏的高效开发,对同类油藏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以辽河油区蒸汽吞吐稠油20多年的开发实践为基础,对其开发规律、开发形势进行分析与评价,详细总结了现有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应用数理统计方法,以热采稠油区块动态资料为基础,提出一种简便的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累计油汽比曲线法.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这种方法对于稠油油藏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完善了辽河油区稠油可采储量计算方法系列.
本文从辽河坳陷基底构造研究入手,分析潜山的形成机制与分布规律.认为辽河坳陷潜山的形成是在古地貌的背景下,受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并最终由早第三纪构造运动所定形,古潜山油气藏的形成具有十分有利的成藏条件,多期次发育的断裂是形成古潜山油藏的首要因素,良好的储集条件是形成古潜山油藏的关键因素,丰富的外部油源和良好的运移条件成为形成古潜山油藏的重要有利因素.辽河坳陷的古潜山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是今后勘探的重要
对海河流域多年持续干旱进行调查,并根据海河流域1956~1998年的地表水资源量资料,建立年地表水资源量随机模拟模型,采用轮次理论计算了海河流域多年持续干旱的重现期,分析了海河流域多年持续干旱的区域分布特征。
本文以北京市温榆河上游流域为研究区域,建立了分布式水文模型THIHMS-WDHM,从水流运动的机理出发,在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上采用分布型参数,对降雨截留、土壤入渗、坡面产汇流和河网汇流等水文过程进行模拟。根据1998年洪水的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参数的率定,并由2000年洪水进行模型检验,计算的洪峰、洪量和实测结果比较,误差均小于20%。应用本模型,对重现期分别为10年、20年、50年的设计暴雨产生的
非点源污染模型是采用以方程为主要形式的数学手段,模拟各种不同类型的非点源在水文循环的作用下对水体所造成的污染负荷以及污染物在水文循环的各个环节迁移、转化的过程。本文主要从非点源污染模型的性质、分类、模型的发展概况、存在的问题和展望等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了非点源污染模型。
本文分析了当前水文模拟,特别是分布式水文模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以ANN、FL、EA、AL为基础的智能水文模拟与传统的确定性水文模拟和随机模拟相比具有不同的特点,并系统总结了智能水文模拟的研究现状,给出了智能水文模拟的若干重点研究问题。
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研究是最近国际上水资源水环境研究的热点。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现有的设站条件也迫使水文工作者面对这样一个难题。本文先总结了中国过去在流域洪水预报和设计洪水计算中针对无资料地区研究所取得的相关成果,随后指出现代水文学应该充分运用新的系统理论和方法,依靠计算机技术和遥感手段,在水文数值模拟方向上寻找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的新出路。文章提出对无资料地区的水文研究要从有充分实测资料的流域开
分析了枯水径流研究的现状,针对剧烈人类活动下枯水径流特征变异问题,初步提出了枯水特征指标时序变异性识别的分形理论、差异信息理论及最优信息二分割模型;提出了枯水特征空间变异性研究的区间化变量模式,分析了枯水特征变量空间点估计的kriging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