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鸨东方亚种越冬种群的遗传结构和种群历史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野生动物生态及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ziwei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鸨东方亚种(Otis tarda dybowskii)的种群数量处于下降趋势,且繁殖地和越冬地的栖息地破碎化越来越严重。有关该物种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采用非损伤性粪便取样方法,基于线粒体分子标记,评价大鸨野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并分析越冬种群内和种群间的遗传结构。
其他文献
The feeding of fruits by animals facilitates seed dispersal (endozoochory) which has profound influences on the regeneration of forest plants, and the dispersal of seeds in the fur of animals (epizooc
本研究利用Y-迷宫探讨长期喂食DHA(Docosahexaenoic acid)和UMP对野生花鼠(Tamias sibiricus)和朝鲜姬鼠(Apodemus peninsulae)空间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花鼠和朝鲜姬鼠分别分为试验组(花鼠14只,朝鲜姬鼠10只)和对照组(花鼠18只,朝鲜姬鼠8只)。
Many mammals rely on one of either two strategies to optimize their feeding efficiency: time minimization or energy maximization. Here we argue that Eastern gray squirrels rely on both strategies by s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会议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目前在国际上受到高度关注的物种之一。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赛加羚羊曾分布于我国新疆、内蒙古、甘肃等部分荒漠、半荒漠地区。野生赛加羚羊在我国已绝迹几十年。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于1988年开始从美国、德国等国引入赛加羚羊,种群从最初的十余只发展至2016年的百余只,但始终未突破200只。我国饲养繁育赛加羚羊的目的是,在养殖种群扩大的情况下,让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