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探空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 年5 月31 日发生在川西高原南部凉山地区的一次较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发生在较强垂直风切变的环境中,冰雹过程发生前持续的高温降压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十分关键,冰雹发生区存在持续的水汽输送,斜压性明显的动力辐合和冷侵入触发对流发展,使不稳定能量迅速集中释放。形成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地区冰雹天气的强对流风暴单体中心强度可达6
【机 构】
:
四川省气象台,西昌 615000 西昌雷达站,西昌 615000
【出 处】
: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探空资料和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对2005 年5 月31 日发生在川西高原南部凉山地区的一次较强冰雹天气过程分析表明: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地区的冰雹天气过程发生在较强垂直风切变的环境中,冰雹过程发生前持续的高温降压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十分关键,冰雹发生区存在持续的水汽输送,斜压性明显的动力辐合和冷侵入触发对流发展,使不稳定能量迅速集中释放。形成高海拔低纬度高原地区冰雹天气的强对流风暴单体中心强度可达60dbz,回波顶高度超过12km,大于50dbz 的强回波伸展到了-20℃层以上,可达10km,最强区域(≥55dbz)超过6km。强对流风暴单体回波具有悬挂体、弱回波区、钩状和入流缺口等特征,有中气旋存在。
其他文献
文章利用自动站加密资料、FY-2C 卫星产品以及实况探测资料,对2010 年8 月18~19 日发生在山西省中南部的多站暴雨、2 站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此次大范围强降水主要受500hPa 上切断低压、槽线和副高的共同影响,副高边缘不断生成和消亡的中小尺度对流云团(2 个一般对流云团和6 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包括1 个MCC 和5 个MCS)是导致暴雨大暴雨的直接系统;暴雨站点
利用卫星云图、NCEP 资料、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和高空风等多种天气学资料,对2007 年7 月29 日08: 00~30 日08:00 发生在山西南部的致洪暴雨过程、2009 年6 月8 日08:00~9 日08:00 发生贵州、广西和湖南境内的致洪暴雨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上述两次暴雨过程是由MCC、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以及MCC 和β中尺度强对流云团相互作用造成的,特别是MCC 和β中
本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 再分析资料、自动站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对2010 年7 月16-19 日由西南涡影响下的川陕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着重从影响系统、高空急流、流场和对流涡度矢量方面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鞍形场的稳定维持为西南低涡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背景,“北槽南涡”的形势使得影响系统西南涡维持和向东北移动。川陕地区受东北-西南向高空急流及其南侧高空反气旋环流的作用,构成东北和东南向的
本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下发的中尺度天气图分析方法,结合雷达资料分析了2010 年 9 月1 日发生在陕西中部的一次强冰雹天气过程,结果表明:(1)在弱天气尺度系统影响下,天气尺度分析不足以判断强天气发生的潜势条件;(2)探空资料中尺度及综合图分析能够清楚的反映冷暖平流、干线、湿舌、显著流线及切变线的位置,是强对流天气分析的有效手段;(3)利用地面资料进行中尺度加密分析,找出温度脊线、槽线的位置,关注
利用NCEP 再分析资料,驱动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气流轨迹模式(HYSPLITv4. 9),模拟追踪南海区域850 hPa 4—6 月逐日的气流后向轨迹,根据模拟出的南海监测区低层气流来源,定义1948—2009 年南海夏季风的爆发日期,并和国家气候中心所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日期以及高辉、何金海定义的南海季风爆发日期对比。结果表明:(1)基于拉格朗日方法的定义,1948—2009 年期间,南海夏季风最
利用LAPS 同化系统融合多种观测资料,对2010 年8 月25 日发生在上海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中尺度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是由中、低空中尺度辐合系统直接触发形成的。强对流形成阶段,地面有分散辐合形成并逐渐加强,成为触发中尺度垂直环流的主要机制,垂直结构上出现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有利配置,风暴中心附近出现明显的上升气流区,中高层相对湿度显著增加;成熟阶段,强对流云体中心附近的对流层底层
分析2004 年至2008 年四川盆地暴雨天气过程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对几十个暴雨个例进行统计和分析,提出用组合反射率、回波顶高、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和估测1 小时降水量四个因子作为暴雨自动预警因子,总结出上述各因子的暴雨自动预警因子阈值。引入融合算法,根据各因子的暴雨自动预警阈值,逢整点读取加密自动站的降水产品信息,计算得到暴雨自动预警产品,结果以图像和图表的方式输出。用上述方法对2008
利用1998~2004 年逐日08、20 时500hPa 高空图、日雨量和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册,对我国冬半年、夏半年高原低涡的活动情况、不同生命史高原低涡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夏半年高原低涡活动对我国严重洪涝的影响,及高原低涡活动对盆地东、西部降水影响,进行了天气、统计分析。分析结果得出的如下: 1、冬半年高原低涡出现次数少,但4 月份高原低涡的活动要引起重视,有些年份可出现在4 次以上,最多可出
库姆塔格是我国八大沙漠中唯一分布有羽毛状沙丘的沙漠,沙漠气候、环境条件极其严酷,2007 年9月由中国林科院牵头,16所中央和地方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46名科学家、研究人员和15名后勤保障人员共计61人组成库姆塔格沙漠综合科学考察队,是我国首次对该沙漠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科学考察。首次对沙漠分布规律、沙丘类型与沙丘形态特征、沙漠形成时代及演化过程、气候环境特点、地表水文状况及古水文网的变迁、植被与土壤
根据环渤海地区60 个测站1961-2008 年夏季逐日降水资料序列,使用EOF 和REOF 方法将环渤海地区划分为4 个主要气候区,分析了近50 年来环渤海地区不同气候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区域一致性以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各区夏季降水都具有30 年左右的显著周期,辽东半岛和环渤海北部区域还存在准10 年的主周期,环渤海的西部存在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