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浅探肠澼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医学中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由于去古渐远,历代医家对“肠澼”这一病名的理解各执一词,肠澼究竟是什么疾病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从《黄帝内经》原文出发,结合历代医家的注解,浅探“肠澼”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医学中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结果:肠澼属于下利的范畴,是一类久利垢涕的慢性、难治性疾病.肠游涵盖了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中医证型,或者说更接近于临床分型中的慢性持续型;
【出 处】
:
浙派中医学术传承与文化研究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浅探肠澼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医学中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方法:由于去古渐远,历代医家对“肠澼”这一病名的理解各执一词,肠澼究竟是什么疾病还有待进一步探讨.本文从《黄帝内经》原文出发,结合历代医家的注解,浅探“肠澼”的内涵及其与现代医学中溃疡性结肠炎之间的关系.结果:肠澼属于下利的范畴,是一类久利垢涕的慢性、难治性疾病.肠游涵盖了溃疡性结肠炎的部分中医证型,或者说更接近于临床分型中的慢性持续型;同时也涉及其他某些以久利垢涕为主要特征的疾病.结论:肠澼是一种久利垢涕的慢性、难治性疾病;肠澼和溃疡性结肠炎之间是一种交叉关系.
其他文献
高士宗秉承侣山堂学风,继承并发扬张志聪治学之道,集思广益,发挥众人之力撰著中医典籍.其《黄帝内经素问直解》笔锋简洁,注释方面力倡直解其意.通过校勘学方法协助注释,撰著严谨,对《黄帝内经》的学术研究贡献重大.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创立的儒家学派至今广为流传,被世界各地人士推崇.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它不仅构成了国家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还与中国传统医学互相渗透,紧密相连.其中的仁爱与中庸思想更是影响着中医基础理论的建立.中庸思想以“平衡”为关键,中医治疗也旨在以调和为主。在临床运用中中医中药往往是起到调和阴阳,让人体机能恢复正常的作用。中医治疗过程中的每一步都体现出中庸思想中的
“天人合一”是中医学独特的文化底蕴,天人合一思想具有内省性、保守性,同时又具有开放性.中医的发展首先要继承、要保存,从自身学术需要出发吸收现代科技成果,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前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目的:通过分析古代浙江籍在职官员多有兼精医药的现象,以认识总结古代官与医的关系.方法:查阅古代浙江籍职官兼精医药学者的官宦经历和医药著作,从文化、思想、资源和社会地位四个方面分析官与医的关系.结果:可以认识到古代浙江籍职官有着良好的文化背景,兼有着孝亲济世的理想,能接触到相对普通百姓更好的医药资源,且因其特殊的社会地位,能更好的学习认识发展中医药,故而兼精医药的学者大有人在.结论:官和医两种身份并
本课题组通过对浙江省中医药文化教育现状的调查,对促进浙江省中医药文化启蒙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在中小学阶段普及中医药知识,传播中医药文化,对中医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试从如何开展中小学阶段中医药启蒙教育的角度加以讨论.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名医吴坤安,系浙江温病名家.所著《伤寒指掌》,勘古酌今,精详实用,有功于后学,他的主要学术思想均反映在其中.吴氏温病特色鲜明,对温病学说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值得传承和弘扬.本文兹就其温病的学术特色作一探讨.并就“归宗伤寒,提倡寒温相融合;重视湿邪,详述温病之因机;四诊合参,尤擅辨舌察斑疹;论述暑暍,辩动静阴阳之谬”这几方面进行介绍。
中医医话是医生的临床笔记,记录个人临床治病的研究心得,或者是读书的体会,治病的验案,亦或是对医学问题的考证探究.虽然它在中医文献中所占比例不大,但是它所蕴含的中医药文化,却对中医药的发展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将就医话所具有的文化影响进行探讨.
消化性溃疡病因病机比较复杂,胡一莉主任医师归纳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肝气横逆,气机郁滞;②脾胃虚寒;③瘀血阻络;④胃热壅盛.且脾虚血瘀为最主要的2点.并以辨病与辨证治疗相结合,参以三因治宜,灵活施治,临床取得卓著疗效.
医院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医院管理和发展的重要资源.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同样是现代中医院深化医院管理和改革所面临的必然课题,是促进中医院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中医院文化建设需要有传统中医文化的文化底蕴支撑,也需要有与现代中医院相适应的文化发展要求.同时,中医院作为继承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将中医文化转化成中医院文化的特色和优势,能够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县级中医院文化建设包括医院价值观、行为规范和环境
食物具有充饥与疗病的双重功能,自古就有“食药同源”之说,而重视食疗亦是古今中外智者的共识.本文从“药食同理”出发,论述食治的内涵、重要性,并以糖耐量低减为例,从古代医书中撷取相关有效方来论治,意在引起同行的共鸣及大众的重视,健康及康复的首选当是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