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冲带深部碳循环:岩石学观察与高温高压实验模拟

来源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dg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块俯冲带作为连接地表系统短程碳循环和地球深部物质(碳)循环的纽带,把地表碳酸岩物质通过俯冲带变质作用带到地幔深处以及核幔中,也有部分含碳流体通过脱水流体反应,引起地幔楔熔融而产生岛弧岩浆,大量CO2喷发至地表.因此,俯冲带深部碳循环是研究深部碳循环的窗口,也是探讨地球深部含碳物质形成演化的关键.新疆西天山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洋壳经历超高压变质俯冲作用形成的造山带,在几种主要的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石中都发育有广泛的碳酸岩,如大理岩、碳酸岩化榴辉岩、碳酸岩化泥质片岩、蛇绿碳酸岩等。详细的变质岩石学观察结合高温高压实验,确定了它们的变质反应机理,如发现了白云石分解形成石墨、甲烷等碳氢化合物的变质反应过程,以及蛇绿碳酸岩中橄榄石还原形成氢气的变质反应过程等,对于深入理解和探讨冷俯冲带非生物成因碳氢化合物的形成与演化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潭口油田位于潜江凹陷的北部地区潜北大断层的下盘,受燕山运动影响,盆地总体呈断-洼-隆的构造格局.由于该地区构造复杂,地质现象丰富,地层有其独特的特点,各组段地层在靠近潜北断层附近明显减薄,尤其以潜四下段最为突出,自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地层逐渐减薄,地层超覆现象十分明显.在地层对比过程中,发现砂体的展布范围和规模比较局限,横向上连通性较差。在地层格架内,无砂的地方往往对应着盐岩,这种规律在前四上
在俯冲过程中,来自下部的流体溶解了沉积硅质岩,使流体Si同位素偏重,在地慢楔或俯冲隧道裂隙结晶形成白色硬玉岩,和超基性一基性围岩反应形成绿色硬玉岩和角闪岩。目前观察到岛弧火山岩的Si同位素组成偏重,结合本文对于硬玉岩的认识,这种重Si同位素特征也可能受到俯冲流体的影响。
本文认为嘎仙超镁铁质岩为SSZ蛇绿岩,是新林-吉峰蛇绿混杂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新元古代新林-喜桂图洋的洋壳成分,其就位机制与持续洋内俯冲有关。
在水热金刚石压腔中测定了500℃-800℃,1-3GPa下菱镁矿在纯水和3wt.%,5wt.%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结果表明:流体环境中,碳酸盐和硅酸盐的反应可能是俯冲带碳酸盐转化和迁移的主要机制之一。
结合区域晚中生代火山岩的空间展布和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大兴安岭南段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向南俯冲加厚陆壳坍塌所引起的岩石圈伸展作用;早白至世早期火山岩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的平板俯冲有关,是遭受俯冲流体或熔体交代的岩石圈地慢部分熔融的产物;早白至世晚期A型流纹岩形成于伸展环境,与古太平板块向欧亚大陆下俯冲和蒙古-鄂霍茨克大洋板块坍塌后软流圈大规模上涌有关。
在深俯冲大陆地壳降压折返过程中,超高压变质岩会发生脱水熔融,产物有转熔矿物和深熔熔体及变质残留矿物。转熔反应产物成分随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的研究将有可能解释矿物与熔体之间的元素分配关系,为深化认识俯冲带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提供实验岩石学证据。
俯冲带是熔/流体交代最复杂、最强烈的场所,然而出露于俯冲带的地幔包体却相对稀少,尤其是记录了碳质熔/流体交代的地幔包体,制约了对俯冲带壳-幔相互作用的认识.板片俯冲过程中释放的熔体包括碳酸盐熔体和硅酸盐熔体,为理解和区别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熔体交代对上覆地幔橄榄岩岩石组合、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的影响,在1.5~3.0GPa,1000~1200℃范围内进行了若干熔体-橄榄岩反应的高温高压实验研究.选取敦煌石
古亚洲洋海域范围的确定是讨论其与古特提斯洋演化关系的基础,而扬子地台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海洋演化关系是讨论古特提斯洋开启时间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地史时期在有限的范围内,不同的海洋其同位素组成必然会发生漂移或突变,相同的海洋,其同位素组成必然会存在紧密联系。因此,海相沉积物的同位素组成在示踪全球性构造事件方面有着天然的独特优势。
华北克拉通在新太古代末经历了一次强烈的构造-热事件,使其前寒武纪基底广泛出露约2.6~2.5Ga的花岗片麻岩以及变质的火山-沉积岩序列.然而,关于此构造-热事件发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目前仍存在很多争议.本研究对吕梁地区新太古代变质火山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与地球化学分析.LA-ICP-MS锆石定年结果表明,吕梁地区玄武岩、安山岩及长英质火山岩形成于2535~2486Ma,随后经历了~2489Ma的地
本研究通过实验岩石学的手段来探讨硫在俯冲带熔体中的溶解度与氧逸度的关系,结果可以帮助解答熔体是否可以作为硫的迁移载体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