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虾的脂肪需求量及其与糖类适宜比例的研究

来源 :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_p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饲料中的脂肪最适含量以及脂肪与糖类之间的适宜比例,选取平均体重(8.15±0.03)g的克氏原螯虾,随机分为五组,设计脂肪/糖类梯度(%)分别为A1 (3/17.9)、A2 (5/15.7)、A3 (7/15.4)、A4 (9/13.2)和A5 (11/11.7),以菜粕、鱼粉、豆粕、面粉和糊精等为主要原料配制成五种等氮(蛋白质含量为35%)等能(能蛋比为36 MJ/kg左右)半精制饲料,进行为期40天的饲养实验.
其他文献
以两种不同地理群体合浦珠母贝为亲本,利用人工授精方法构建了34个全同胞家系.在3个月龄的时候,每个家系随机抽取50个个体,共1700个,测量其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4个生长性状,并运用动物模型对测量数据进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壳长、壳高、壳宽和体重这4个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0.225±0.016,0.228±0.016,0.221±0.016和0.238±0.015.对性状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
[目的]探讨在群体选育等育种过程中,使用亲权鉴定的方法获得草鱼系谱信息是否可行,并找到草鱼亲权鉴定时候选亲本数与所需标记数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利用8对微卫星标记检测了5个草鱼家系的亲本(F0)及其子代(F1)的基因型,据此做了亲权分析,并统计了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分化的相关指标.[主要结果] F0/F1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平均期望杂合度、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8541/0.8207、0.87
为研究连续近交对三疣梭子蟹生长、存活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的影响,为选择育种提供数据支持.本实验通过定向交尾技术构建了三疣梭子蟹兄妹交近交家系.在生长季节,通过对相关的形态学指标的测定,对F1-6代家系的生长、存活以及与存活相关的产量进行评估,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F1代家系,F3代无论在生长、存活还是产量上都没有出现近交衰退现象,F2、F4、F5和F6代相比于F1代在生
拟穴青蟹(Scylla paramamosain)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养殖蟹类,其生殖调控机理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EPR途径是调控性腺发育的重要信号通路.本研究利用SMART RACE技术克隆得到ERK信号通路相关的G蛋白B1(Gnbl)和酪氨酸3-加单氧酶/色氨酸5-加单氧酶激活蛋白(14-3-3蛋白)基因.14-3-3蛋白能与磷酸化的蛋白结合,参与发育、分化、生殖等过程,其cDNA全长109
本研究利用基于贝叶斯统计方法的Schaefer模型对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量进行评估,并对评估结果进行了风险分析.结果认为,正态分布方案和基准方案两个模型参数的预测值及估算的生物学参考点接近,大于对数正态方案.三种方案下,2001~2010年的捕捞死亡率都远低于限制参考点F0.1,2001~2010年的渔获量也小于最大可持续产量(MSY),表明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资源目前处于良好开发状况,没
阿根廷滑柔鱼(Illex argentinus)是西南大西洋鱿钓渔业的主要作业鱼种,为大洋性浅海种,寿命短,生长迅速,整个种群几乎由单一世代组成,主要分布在西南大西洋巴塔哥尼亚沿海的大陆架和斜坡(22°S—55°S)。根据我国2002~ 2010年西南大西洋阿根廷滑柔鱼渔场作业船只提供的捕捞数据和卫星遥感反演的海表温度数据,建立了基于贝叶斯概率理论的根廷滑柔鱼渔场预报系统。系统开发采用客户/服务器
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是福建省海水养殖贝类重要品种之一,但在养殖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野生鲍资源已受到严重破坏,有研究表明这与三丁基锡(tributyltin,TBT)在其体内累积诱发性畸变而造成种群的下降密切相关。本研究采集1μ/g(wt) TBT暴露28d、56d后的样品,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并筛选获得鲍应激诱导相关基因,利用real-time Q PCR方法分析Ca
众多的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的含量与生物的耐热性呈正相关,且能够提高生物的应激能力和在逆境中的存活率.在热应激反应中,有一类结构较为特殊的蛋白家族一-热休克因子结合蛋白(Heat shock factor binding protein,HSBP),参与了热激蛋白基因表达的调控过程,对热激蛋白的表达起负调控作用.本文首次克隆了杂色鲍HSBP基因cDNA
利用独特的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元素微化学分析技术,首次大范围地研究了长江及其河口邻近黄海、东海等水域刀鲚耳石的元素"指纹"(特别是Sr和Ca)特征和类型;通过解译耳石中Sr/Ca比值中所蕴含的生境信息,归纳出了洄游性鱼类耳石中对应于淡水、河口半咸水和海水生境的的判别标准;进而以一种直观而可视的线、面图像方式,有效地重建了长江及其临近黄海、东海海区洄游性及太湖等水域陆封刀鲚群体一些重要的生活史特征,
日本黄姑鱼具有生长迅速,抗病力强等优良性状,极具养殖潜力。介绍了近年来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对日本黄姑鱼的研究成果,包括人工育苗技术,增殖放流,网箱养殖试验,养殖模式推广等。这些研究的开展为日本黄姑鱼的大规模推广养殖提供了物质保证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