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Ti+Nb+P-IF钢进行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热轧板为原材料,选择不同冷轧变形量进行冷轧,并采用740℃再结晶退火,来研究高强IF钢的组织和织构的转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铁素体热轧退火样品压下率为70%的晶粒大小与奥氏体热轧退火样品中压下率90%的晶粒大小相近;铁素体热轧下冷变形过程中,滑移机制发生变化是导致最终再结晶织构与奥氏体热轧不同的根本原因.
【机 构】
:
鞍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轧硅钢厂 辽宁 鞍山 11402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Ti+Nb+P-IF钢进行奥氏体区和铁素体区热轧板为原材料,选择不同冷轧变形量进行冷轧,并采用740℃再结晶退火,来研究高强IF钢的组织和织构的转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铁素体热轧退火样品压下率为70%的晶粒大小与奥氏体热轧退火样品中压下率90%的晶粒大小相近;铁素体热轧下冷变形过程中,滑移机制发生变化是导致最终再结晶织构与奥氏体热轧不同的根本原因.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试分析技术,对塔中地区10口井16个志留系沥青砂岩包裹体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包裹体微量元素分布特征及变化规律,并深入分析了其所指示的地质意义.结果表明,所测得的微量元素丰度差异明显,同一井区内或不同井区之间,各井主要的微量元素分布规律表现出从构造低部位向构造高部位方向,微量元素丰度总体上呈增大的趋势.较低的V/Ni比值和较高的Fe含量指示一种强还
在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岩芯、钻井、测井以及地震等资料,在白驹凹陷古近系共识别出6个层序界面,划分出1个Ⅰ级层序、2个Ⅱ级层序、5个Ⅲ级层序,并认为Ⅲ级层序SQl—SQ4、SQ5分别与盆地坳陷—断陷阶段与强烈断陷阶段相对应.运用等时对比理论和技术方法,建立了白驹凹陷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详细地讨论了古近系Ⅲ级层序与生储盖组合的关系,认为低水位及晚期高水位体系域为有利储层的发育位
下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目前已成为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勘探开发领域.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储层具有非均质性强、构造演化期次多、影响因素多、成因类型多的特点.其中岩溶作用是影响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本文依据岩溶的成因将岩溶类型分为:同生岩溶(礁滩体岩溶)、风化壳岩溶(层间岩溶和潜山岩溶)、埋藏岩溶(热液岩溶和其他酸性地下水岩溶).而实际上碳酸盐岩储层的形成并不是单一岩溶作用造成的,往往是以一种作用为主
东海陆架盆地经历了近40年的油气勘探,勘探成果证明该盆地是我国海域的一个大型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面积26×104km2,新生界油气远景资源量达65~90亿吨.到目前为止,调查与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为新近系的始新统和渐新统,已在盆地西北部的西湖凹陷找到了8个油气田和5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地质储量约1.5亿吨当量.然而,目前所找到的地质储量与盆地面积和盆地油气远景资源量极不相称.油气地质学家和勘探专家在思考,
当前,许多大的西方油气勘探公司已经发展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为与2D和3D地震勘探技术半行的钻前评价必要技术。目前,全球已有百个通过该技术发现的油气田,我国在大庆、胜利、大港、普光、格尔木等油气田区的工作也有很大进展。本文在调研大量资料基础上,介绍对比了两种最具代表性意义的油气微生物勘探技术的优缺点及其相关应用实践和前景。
介绍中国铁路建设发展规划,以铁路钢轨、桥梁用钢和铁路货车用钢为例,论述在铁路快速发展的新形铁路用钢的技术要求.
本文介绍了两种Ti微合金化高强钢板卷的试制情况,分析了通卷性能均匀性,并对Ti的强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利用Ti微合金化技术,成功试制出了屈服强度为460MPa和700MPa的高强度热轧板卷.
介绍了TMCP工艺开发低碳高强度高韧性结构钢的工业试制情况.试制钢板的组织均匀、细小,主要为铁素体+珠光体,同时有少量的贝氏体,铁素体晶粒度10-12级.检验的各项力学性能达到EH420级船板、Q420qE桥梁板、Q460E等牌号结构钢的规范及标准要求并有较大余量.
带状组织是消热轧钢板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本文通过金相实验,观察分析了带状组织形成的原因及除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带状组织是由成分偏析、热加工温度不当引起的,轻微的带状组织可以通过正火或高温扩散退火等热处理工艺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