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了鉴定微丝相关蛋白hHBRK1/HSPC300在肝脏中的结合蛋白,本实验采用GST pull-down结合肽指纹质图谱技术,发现hHBRK1/HSPC300与myosinVI共沉降。进一步构建hHBRK1/HSPC300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获得了His-hHBRK1融合蛋白。免疫共沉淀证实hHBRK1/HSPC300与myosin VI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hHBRK1/HSPC
【机 构】
: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850 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安徽合肥 230032
【出 处】
:
中国毒理学会放射毒理专委会联合免疫毒理专委会、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致突、致畸、致癌专委会2008年全国学术会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鉴定微丝相关蛋白hHBRK1/HSPC300在肝脏中的结合蛋白,本实验采用GST pull-down结合肽指纹质图谱技术,发现hHBRK1/HSPC300与myosinVI共沉降。进一步构建hHBRK1/HSPC300原核表达载体,诱导并获得了His-hHBRK1融合蛋白。免疫共沉淀证实hHBRK1/HSPC300与myosin VI存在相互作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hHBRK1/HSPC300与myosinⅥ共定位于肺癌细胞的胞浆。结果提示hHBRK1/HSPC300可能通过与myosin VI相互作用,调控细胞的迁移及细胞内物质运输。
其他文献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线粒体基因组与疾病的研究开始成为医学生物学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认为辐射诱导的线粒体DNA(mtDNA)缺失可以用实时荧光PCR进行快速定量分析,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放射生物剂量计,用于辐射事故或核恐怖袭击事件等情况下涉及大人群暴露的生物剂量估算。本研究组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570551)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No.7053073)支持下,
目的:探讨微波和γ射线联合照射对人神经胶质瘤细胞SHG44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对离体培养的SHG44细胞给予0,2,4,6mW/cm2的微波和5.0Gy γ射线照射处理,用western blot和RT-PCR方法测量HSP70含量。结果:单纯微波处理组的HSP70表达与对照组(0 mW/cm2,0 Gy)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γ射线照射后可引起HSP70表
IRM-2小鼠是本研究培育的近交系小鼠品系,该小鼠突出的生物学特性是具有较强的辐射抗性及较低的染色体畸变率。目前辐射抗性研究大多采用辐射敏感细胞系或突变株,只能通过导入基因间接的对辐射抗性进行研究。相比之下,具有辐射抗性的IRM-2小鼠是极好的研究材料,可以通过对IRM-2小鼠及其亲本小鼠(ICR/JCL及615小鼠)进行对比研究,揭示IRM-2小鼠辐射抗性产生的原因,这不仅可以完善IRM-2小鼠
Ⅱ号药(6-硝基吲唑类化合物)是本所药物室合成的一种放射增敏剂,经体内外实验证明,有很好的放射增敏作用。为了临床安全用药,本研究用Ames试验、CHO-K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小鼠微核试验对本化合物的致突变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Ⅱ号药不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不引起小鼠微核率增高,但在活化系统存在下,高剂量组Ⅱ号药可引起CHO-K细胞染色体畸变率轻度增高。表明H号药在中低剂量条件下无致突变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多种药理作用的化合物,它主要来源于各类蔬菜、水果、豆类以及中草药等,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有金雀异黄素、芹菜苷配基、儿茶素和茨非醇。金雀异黄素主要作用有抑制酪氨酸蛋白激酶(PTK)、抑制拓扑异构酶、诱导细胞分化、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和抗氧化;茨非醇主要作用有抗癌、抗炎症、抗氧化作用、抗癫痫、抗溃疡和利胆利尿;儿茶素主要作用有抗氧化、抗突变、预防肿瘤、抗艾滋病毒、抗血小板
目的:研究以原花青素为主要成分的某保健食品的抗辐射效应。方法:采用SPF级昆明种性成熟小鼠,以该保健食品人群推荐日摄入量扩大10、20、30倍分别作为低、中、高剂量组(0.15、0.30、0.45g/kg.BW),小鼠连续经口灌胃15天后,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按照要求进行不同剂量的60Co照射,照射后各剂量组继续给予受试物,并在相应时间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
目的: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表达与粘附分子介导的细胞粘附能力变化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人外周血细胞不同剂量照射,照后不同时间流式细胞仪双色标记分析不同白细胞表面不同粘附分子表达,特异底物包被微孔板ELISA法和结晶紫染色分析检测单个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粘附能力。结果:单核细胞表面CD11b粒细胞表面CD29表达下降与辐射剂量间存在良好量效关系,照射后单个核细胞对底物β1-integrin和C
目的:研究大鼠全身受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后24小时,血清中MMP-2和MMP-9的含量和活性变化,探讨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MMP-2和MMP-9的含量。底物明胶酶谱法检测血清中不同亚型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结果:照射后24小时,与其他各剂量组比5Cy和6Gy照射组大鼠血清MMP-2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活化MMP-2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增加。各照射剂量组血清MMP
研究经不同剂量的60Coγ射线照射后的人正常肝细胞子代克隆的蛋白质表达图谱的改变,并对受照肝细胞子代的差异蛋白进行质谱鉴定。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照射可导致人肝细胞子代蛋白质图谱的改变。对这些差异蛋白的进一步研究将为阐明辐射诱发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基础。
目的:通过将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TCE)经背部皮内注射染毒刺激BALB/c小鼠产生接触性皮炎,观察TCE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背部皮内注射TCE染毒BALB/c小鼠,观察脾脏、胸腺脏器系数的变化情况,对脾和胸腺细胞进行体外增殖功能和活性测定,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测定,NK细胞杀伤活性测定及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含量的测定。结果:TCE实验组胸腺脏器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