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氢氧化锂、二氧化钛为原料,通过热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钛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了相分析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锂钛复合氧化物为尖晶石结构的LiTiO.对Li/TiO实验电池的充放电行为的研究,表明,LiTiO在1.5V左右存在放电-充电电压平台,电池具有良好的放充电可逆性;实验电池首次可逆容量和效率分别可达到150mAh/g和97﹪以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四川成都) 上海澳威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上海)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氢氧化锂、二氧化钛为原料,通过热固相反应法合成了锂钛复合氧化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进行了相分析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锂钛复合氧化物为尖晶石结构的Li<,4>Ti<,5>O<,12>.对Li<,4>/Ti<,5>O<,12>实验电池的充放电行为的研究,表明,Li<,4>Ti<,5>O<,12>在1.5V左右存在放电-充电电压平台,电池具有良好的放充电可逆性;实验电池首次可逆容量和效率分别可达到150mAh/g和97﹪以上;循环性能优良.
其他文献
本文以LiOH·HO、NiO、CoO和Al(OH)为原料,采用固相反应法合成Co-Al共掺杂的LiNiO化合物LiNiCoAlO,并进一步用TG-DTA、XRD、SEM和电化学测试等实验手段对材料的结构与电化学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o-Al共掺杂能改善该材料的综合性能;掺杂量x=0.05时,LiNiCoAlO的首次放电容量达178.2mAh/g,20次循环之后容量还保持168.2mAh/g,容量
以晶态VO(c-VO)为原料,采用熔融淬冷法成功制取了VO干凝胶(VXG)薄膜电极,研究了该电极EIS的基本形状及其随电位的变化,并用等效电路拟合了不同电位下的EIS,同时系统地测试分析了与电极材料性质和电极荷电状态相联系的一些参数.此外,该等效电路还较好地解释了实验结果,这也证明了等效电路的正确性.
本文报道了MgSi分别与CNTs和CMS复合后用作锂离子电池阳极材料.我们通过机械合金退火法制备了纯净的MgSi.MgSi分别与含10wt﹪,20wt﹪,30wt﹪,40wt﹪,50wt﹪,60wt﹪CNTs及CMS通过球磨方法复合,得到最佳的配比,通过XRD和SEM技术表征了材料的结构及形貌,并对复合材料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作为锂离子电池新型正极材料的正交晶系橄榄石型LiFePO4兼具其他正极材料的优点,特别是其价格低廉,无毒,热稳定性好,对环境无污染等更使它成为最有潜力的正极材料之一.通过XRD、SEM、TEM对其形貌及结构进行分析,并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研究掺杂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负极材料的表面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具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在这里讲述该方面的最新进展.负极材料包括碳材料和非碳材料.碳材料的改性方法主要有轻微氧化法、沉积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包覆其它碳材料和包覆聚合物等.通过这些改性,碳材料的表面结构得到了改进,电化学性能能够得到明显提高.非碳负极材料则主要是形成在外面形成碳壳结构,得到具有新型电化学性能的复合负极材料.然而,还有许多表面科学问题有待于进
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者针对不同比例的LiNiCoMnO材料进行了研究,但大多侧重于对单种比例材料分散的研究.为此,本实验室合成了一系列层状正极材料LiNiCoMnO,采用XRD测试了不同比例材料的点阵参数并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对其晶胞参数进行了分析.
采用烧结法,在严格制定的热处理制度下制备了LiO-AlO-GeO-SiO-PO系统玻璃陶瓷电解质材料.XRD分析表明对该组分的玻璃产物,800℃热处理12h的产物具有最完善的晶相,交流阻抗测试得到最佳产物的室温锂离子电导率高达1.59×10S/cm,其高的锂离子电导率、优良的抗热性能和简单的制备工艺表明这种材料是很有潜力的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用固体电解质.
利用电化学阻抗谱、线性电势扫描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锂金属电极与聚合物电解质界面阻抗的时效性和温度稳定性,锂金属溶出与沉积过程.发现开路时,锂金属电极与聚合物电解质之间存在界面反应,锂电极表面发生钝化;在直流电场中,沉积锂表面钝化不能抑制锂枝晶的生长.锂电极与聚合物电解质界面处的死锂导致了循环性能的降低.
采用BaSrCoFeO致密管状透氧膜构造了膜反应器,以Ni/γ-AlO为催化剂,实现了甲烷催化部分氧化制合成气(H、CO).结果表明:900℃时一段式膜反应器的合成气产率约为两段式膜反应器的4倍.原因是由于两种反应器中存在着不同的反就途径,在一段式膜反应器中,主要反应的途径可能是:部分合成气产物在膜壁处与透过的氧反应,生成的CO、HO在催化床上与未反应的甲烷发生重整反应生成合成气;两段式膜反应器中
LaGaO基钙钛矿氧化物是近年报导的一种性能优异的中温电解质,以掺杂的LaGaO为电解质的电池体系显示出高的功率输出特性,然而人们对其电导等性能的了解尚不深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高温运行,电解质本身以及电极/电解质界面性质对于电极反应均存在显著影响.Watanabe研究了具有不同电导率氧化锆电解质上负载的Ru-SDC电极的氢氧化反应,发现电解质电导率的增加提高了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即电解质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