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常见的难治性骨折,骨折的固定十分棘手.我院自2009.1~2014.12年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0例,随诊1年以上,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组30例病人,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平均40.15岁.右侧11例,左侧19例,均
【出 处】
: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是常见的难治性骨折,骨折的固定十分棘手.我院自2009.1~2014.12年采用Ilizarov外固定器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严重开放性胫腓骨骨折30例,随诊1年以上,均获得满意的效果本组30例病人,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70岁,平均40.15岁.右侧11例,左侧19例,均为严重开放性粉碎性胫腓骨骨折.骨折部位为中1/3 18例,下1/38例,上1/3 4例.伤后就诊时间,最短20 min,最长9h,平均4 h40 min.全部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26例患者自受伤后24h内行Ilizarov外固定手术,4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病人,均在相应病情稳定后(伤后7d),行手术治疗.应用I lizarov外固定器,手术首先对开放创口及周围软组织进行彻底清创,视创面大小,小创面直接缝合或减张缝合及游离植皮,大创面采用胫前肌瓣、筋膜岛状皮瓣、局部旋转皮瓣覆盖骨组织、残余创面用VSD引流覆盖后,二期植皮后安装I lizarov骨外固定架.于腓骨小头水平交叉60~90° 穿伊氏针2枚,再于外踝上方2、5cm交叉60~90°穿2枚伊氏针,依次上Ilizarov圆环4个,手法复位后,先行有限内固定,按照骨折移位的方向分别距骨折端2~4cm各穿2枚伊氏针,根据力学稳定情况适当加半针固定,针道外口纱块覆盖.穿针时尽可能避开血管神经走行,注意保护皮肤.C臂透视下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适当调节固定针,使骨折端轻度加压.结果:30例中达解剖复位者20例,接近解剖复位者10例.临床愈合91d.随访1年以上结果优25例,良4例,可1例.结论:Ilizarov外固定器具有向多平面穿针、可牵引、加压的多种功能,结合有限内固定可达到微创处理,固定可靠.可借助外固定器进行肢体悬吊,便于创面引流、观察血运、冲洗、换药、护理、植皮.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物理手段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比较两者临床疗效是否有差异.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中医科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牵引结合针刺组52例和单纯牵引组52例,牵引结合针刺组采用俯卧位腰椎牵引治疗,单纯牵引组采用仰卧位腰椎牵引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共102例
目的:对比观察术毕切口周围注射镇痛药物(复方倍他米松联合布比卡因)与术后口服镇痛药物(洛芬待因缓释片)对拇外翻术后镇痛效果的疗效.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选择行拇外翻截骨矫形术患者96例131足,男13例15足,女83例116足;其中行单侧拇外翻手术患者61例,双侧35例;病程1-50年,平均15.6年;年龄18-75岁,平均43.5岁.随机分为A、B组各48例;术毕缝皮时,A组于切口
背景:跖痛症是指发生于跖骨头下方的前足疼痛,可由解剖结构异常、病理性或医源性因素诱发。主要由步行过程中前足集中的局部应力负荷反复作用所造成。治疗可分为保守与手术治疗,就大部分跖痛症而言,采用保守治疗即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可采取手术治疗,其目的在于恢复前足正常的应力分布。文献报道有大量跖痛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常见的如跖骨远端斜形截骨术(Wil截骨术)、跖骨远端"V"形截骨术(Jacob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4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具有完整病例资料的C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34例,回顾性分析手法复位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结果:3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骨折治疗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根据Gartland-Werley腕关节评分表评定临床疗效,优19例,良12例,可3例,优良率达到91.2%.结论
Purpose: Investigateing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eatures of pronation-abduction injuries in the Lauge-Hansen classification, Method: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stress concentration features of prona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三踝骨折新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8月我们应用手法复位配合外固定架分型治疗三踝骨折病人4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该三踝骨折治疗新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1年40例病人获得完整随访,所有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AOFAS评分系统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其中优36例,良1例,一般3例,总优良率为92.5%.结论:手法复位
目的:测量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X线片的相关数据,并对其筋骨结构损伤特点进行分析,为改进该型骨折的手法复位方法及提高手法复位成功率提供参考数据.方法:41例旋后—外旋型三踝骨折X线片,分别测量内踝骨折块向下、向后移位参数;外踝骨折块向外、短缩、向后移位参数;后踝的骨折块向上移位参数及距骨倾斜角度,计算该型骨折的参数平均值并分析距骨倾斜角度与其余各参数的相关性特点.结果:旋后—外旋型三踩骨折的参数平均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配合新型小夹板与手法复位配合传统小夹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寻提高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的外固定新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肱骨近端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手法复位后,实验组采用新型小夹板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6周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运用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实验组肩关节功能评价量表的
目的:观察全髋置换术后电针刺配合耳穴压豆的镇痛效果.方法:全髋置换术后疼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3日;观察组在术后麻醉药性消失时,给予电针(高低频)治疗,针刺居髎、阳陵泉、昆仑、肾俞、环跳及足三里等穴,每日1次,共3日;同时配合耳穴压豆3日.结果:1.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下降,观察组术后3天每天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以及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治疗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AO分型A3型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21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组25例.术后X线片测量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长度,记录Gartland-We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1~36个月随访,两组患者骨折愈合良好,愈合时间为6~11周,平均9周.保守组骨折愈合时间为(7.3±1.9)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