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波浪折射是俘获波在缓变地形上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射线理论,推导水深为指数型圆岛地形上的射线轨迹理论解.阐明不同地形参数条件下波浪的泄漏与俘获模式,并解释岛屿岸线和周围海域波幅的变化和形成机制.本文还进一步求得外海入射波被指数型圆岛屿完全俘获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完全俘获的产生与岛屿坡度有关,被岛屿俘获的射线会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当坡度大于2h1/r1时,所有的射线都将被岛屿俘获.此外,在完全俘获情况
【机 构】
: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98;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210098
【出 处】
:
第十七届中国海洋(岸)工程学术讨论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波浪折射是俘获波在缓变地形上存在的原因.本文基于射线理论,推导水深为指数型圆岛地形上的射线轨迹理论解.阐明不同地形参数条件下波浪的泄漏与俘获模式,并解释岛屿岸线和周围海域波幅的变化和形成机制.本文还进一步求得外海入射波被指数型圆岛屿完全俘获的临界条件.结果表明完全俘获的产生与岛屿坡度有关,被岛屿俘获的射线会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多,当坡度大于2h1/r1时,所有的射线都将被岛屿俘获.此外,在完全俘获情况下,当坡度达到一定值时,岛屿背后将没有射线传入,出现所谓"荫蔽区",且其范围比例也会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
其他文献
洪涝灾害是主要的农业气象灾害之一,对农业生产和农作物产量造成严重危害,加强农作物洪涝灾害影响分析和灾害评估对加强农业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971-2014年福建省农作物洪涝受灾、成灾面积及其受灾比、成灾比作为洪涝危害程度指标,对其年际和年代际变化趋势进行统计诊断分析,采用统计概率分布函数拟合方法对不同等级洪涝灾害发生概率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近44年来,福建省平均每年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受
随着社会现代化发展加快,各种自然灾害、重特大火灾事故、道路交通事故等突发公共事件频繁发生,呈现出突发性、多发性、连锁性、复杂性和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如"12·31"上海踩踏事故、"1·2"哈尔滨仓库大火事故,给国家人民带来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和威胁,同时也使政府应急救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如何提升突发公共事件处置能力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要加强应急指挥中心建设,二是要加强应急预
应用"共旋"假说中的"引力矩"和"共旋起电"二项基础理论不仅能合理解释气候变化,也能够解释台风灾害的形成机理,并建立了"台风灾害天文机制"物理模型.开拓起"天文气象学"这一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探索台风灾害预测的科学难题.
结合福州市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编制工作,研究了抗震防灾规划如何有效支撑城市规划和城市抗震防灾管理.详细介绍了福州市域抗震防灾空间布局、城市建设用地的抗震防灾适宜性区划、城区现役建筑的抗震加固改造、现状生命线系统的改造、未来骨干生命线系统的构建、次生灾害的防治以及城市避震疏散体系的构建.为增加可实施性,规划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创新.(1)由于地震是区域性特征比较明显的灾害,首次进行了市域抗震防灾空
本文针对某城市储存的重大危险源数据,根据危险物质性质和储存数量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液氯和液化石油气发生泄漏和爆炸事故时的危害半径,能够为城市安全规划以及应急救援处置方案的编制提供参考.同时,根据模拟所得结果结合目前城市安全避让距离的参数,可以得到目前我国在城市重大危险源避让安全距离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改善,并且需要进一步修订相关规范,明确一些危险性极大的化学物质的有效避让距离或者与相关敏感单位和
气象灾害长期以来严重地威胁与袭扰着人类社会的不同区域,尤其是学校的校园,引起了国家与各级政府部门的重视,因此,气象灾害的防减教育便成了全社会一项重要而又迫切的任务,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近年来,许多学校通过校园气象站对学生进行气象灾害防减教育,使青少年学生认知天气、气候规律,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普及了防灾减灾知识,掌握了一定的防灾减灾本领.其中在中小学校园中建立气象观测站,将气象
水下闸阀及执行器因其在水下生产系统中具有重要的关断功能,是水下生产系统中必不可少的部件,因此在相关的水下设备研发中极为重视,尤其是其所应具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水下闸阀执行器的超控机构在水下闸阀关断及开启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辅助功能,在一般的设计中往往对其认识不足.本文在水下油气田生产操作经验的基础上,介绍了两种深水闸阀执行器的ROV超控机构:旋转超控和线性超控.根据二者的操作特点,对二者在液压动力和电
发生于大型水库岸边以及海底等的滑坡灾害,往往会引起巨大的波浪.这类水波运动大多以低频长波的形式出现,并且随着水深的变小波高急剧增加,会对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安全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十分有必要对其生成和传播特性开展研究,为工程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室内水槽试验,将滑坡体简化为整体质量块,研究了滑坡倾角及滑坡体前倾角对初始兴波以及后续波浪的传播、演化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水深和初始滑动高
波浪作用下海工结构物周围海床的动态响应关系到结构基础稳定性.由于近岸水动力环境的复杂性和土体长期自重固结作用,实际海床在三维空间内是不均匀分布的.在长时间波浪循环荷载作用下,单桩周围的海床土体颗粒由于相互挤压而迁移流动,最终呈现出空间非均匀分布特征.建立波浪作用下单桩周围三维非均匀海床土体动态响应数学模型,其中海床模块求解弹性多孔介质全动态方程,波浪模块求解高阶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模型
越洋海啸在某些条件下能够被大洋海脊俘获并沿其传播至远场地区,导致远场波面出现传播速度较慢但波高较大的第二列大波的特征.基于线性浅水方程,推导了抛物型海脊上俘获波的解析解,并将该理论下的波群速度作为第二列大波到达时刻的一种快速预报手段,应用于2011年日本海啸及夏威夷Nawiliwili验潮站测到的第二列大波到达时刻的预测中,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推导的能量速度公式得到的俘获波到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