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物理量场资料、PM2.5和PM10浓度数据就2016 年1 月13-16 日上海地区出现的连续污染过程进行分析, 综合探讨了此次污染过程的天气特征和形成机理, 研究发现此次连续污染过程可分为2 个小过程, 这2 个小过程均与高低空天气形势配置密切相关, 槽后西北气流控制, 较差的水汽条件, 再配合地面较弱的气压场, 有利于污染物的积聚和维持, 容易出现长时间较严重的连续污染过程.诊断分析重污染时段(第1 个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发现, 该时段上海地区的水平风速很小, 静风时段很长, 巨垂直方向上没有明显的上升和下沉运动, 辐合辐散都较弱, 垂直交换不强, 因此重污染时段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都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通过分析垂直环流场发现, 第2 个污染过程区别于以往外源输送性重污染天气的特点:中高空西北气流先将上游污染物输送至上海上空, 再配合下沉运动沉降到地面, 而不是直接由地面气团输送至上海, 后向轨迹图进一步证明了这一观点.预报中关注此类天气过程, 探讨类似过程污染天气的形成机理, 为今后的空气质量预报预警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