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丘雾迷山组油藏缝洞预测技术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学会石油工程专业委员会2013年精细油藏描述技术研讨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cpx9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丘雾迷山组潜山油藏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和良好的资源基础.钻井、试油及生产资料显示雾迷山油藏裂缝、孔洞发育,是主要储集空间.但是缝洞空间分布的刻画与描述却是制约雾迷山油藏剩余油挖潜的瓶颈问题.通过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可较准确地预测孔洞及裂缝。本次研究以新采集的任丘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利用一体化处理技术得到了精细保真的地震资料;其次,通过精细合成记录标定,得到一套准确的时深转换成果数据,建立了该区速度场;最后应用AVO储层反演技术及多种属性进行潜山缝洞预测,为寻找低渗包围的高渗区和挖潜低渗透区剩余油奠定基础.目前的高斯处理技术、蚂蚁追踪技术都是基于自动识别技术的裂缝预测技术,有一定的实用性,但是因受地震资料品质的影响,其预测结果存在多解性。叠前、叠后多属性分析技术可以较好地刻画孔洞的发育及空间分布,但是对于预测结果的定量刻画目前还没有较好地实现。裂缝、空洞的预测结果合理、科学的应用需要根据油藏特征和开发阶段来确定有利区块,不同的开发时期钻探的目的区正好相反,应用时需要多结合实际选择。
其他文献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为断陷盆地背景,高低起伏大,构造断裂复杂,断层发育.针对该区资料主频低、小断层识别难等问题,通过对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提高该地区地震资料分辨率;应用丰富的测井信息与地震信息相结合,在密井网下开展井震联合精细构造解释,采用高精度合成地震记录,与第四代相干、三色混相分频等技术相结合,并结合三维地质建模进行断点组合,实现了断层"线—面一体"的空间识别和解释,断层位置更为精确,重构了
马岭油田中一区地处甘陕古河南侧,含油层系为侏罗系延安组,为一多油层叠合开发油藏,1971年投入开发,目前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采油速度低,剩余储量大,油水运动规律复杂,剩余油认识不清.结合地质特征、开发特征等,采用一体化建立地质模型的思路,量化剩余油分布,找出河流相沉积的剩余油平面与纵向主控因素,结合剩余油丰度、可动剩余油丰度,总结6类剩余油分布模式,明确剩余油富集区,为后期油藏调整挖潜奠定
针对超低渗透油藏地质特征,对开展精细油藏描述过程时应用的技术进行了研究总结,取得了5项成果:①形成了动静结合的储层内部构型精细刻画技术,使地质认识更符合实际;②创立了多参数储渗单元定量描述方法,建立了储渗单元划分标准;③形成了超低渗透油藏交互式智能建模技术,缩短了建模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④引入变形介质理论,在数值模拟中考虑裂缝、应力敏感,提高了数值模拟的精度和速度;⑤集成了超低渗透油藏动态跟踪预
安塞油田南部侏罗系油藏的分布主要受早侏罗世古地貌、构造和岩性的三重控制,砂体追踪难度大,布井困难,产建易落空.以安塞油田塞169井区延9油藏为例,在当代沉积学理论指导下,依据各种沉积特征和沉积界面,采用层次分析和模式预测描述法,由大到小、由粗到细、分层次逐级解剖砂体几何形态和内部建筑结构.确定了4种基本成因单砂体的识别图版和单一河道边界的3种识别标志,在塞169井区延91层识别出延911、延912
开发阶段大量水平井的投入开发对地震构造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准确的构造解释成果在水平井的轨迹设计、跟踪导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构造成果的准确性由诸多因素所决定,速度模型的建立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主要应用构建时深对的方法获取井点速度,与叠加速度谱联合进行三维速度建模,确保井点、井间速度的准确性。在水平井的构造导向中,速度信息至关重要,本次研究从实际工作经验出发,总结了一套针对开发阶段的速度
中国东部大多数砂岩油田都属于湖泊沉积体系,湖泊滩坝砂体是一种基本类型.由于滩坝砂体具有分选程度高、储层物性好、油气产量高、砂体横向变化大、预测难度大等特点,其储层表征具有挑战性.研究探索出一套适用于滩坝砂体储层表征的技术流程和雕刻技术方法.以沉积微相为指导,根据含油气砂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建立地震地质模型;采用井震全信息约束反演技术结合钻井、测井和动、静态资料对井间砂体变化进行精细雕刻,并根据实施效
塘沽非常规油藏由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呈纹层不等厚交互构成,室内分析化验证实为弱还原半深水湖相沉积;具有裂缝与基质双重孔隙介质的特点,微介孔率接近于50%以上;应用X—CT三维图像重构技术精细刻画微裂缝的空间分布;利用低磁场核磁共振技术测试可动流体百分数,判定储层分级;论证该储层在低渗透油藏储层分级评价中属于Ⅳ类储层,开发应关注纳米级孔喉中的流体动用效果;综合储层测试分析成果,结合试采资料预测有利
中—浅层低幅度构造油藏由于高效开发,在精细油藏描述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板桥油田浅层东营油组构造幅度低,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叠瓦状砂体.近年来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应用层位精细标定、等时切片、速度分析、地震振幅属性提取等技术,进行精细构造解释和叠瓦状砂体研究.针对储层叠瓦状砂体和隔夹层分布广泛的特点,应用隔夹层建模技术进行油藏地质建模,使地质模型更接近地下实际;在此基础上,开展油藏数值模拟,量化剩
K1断块运用水驱油藏精细数值试井技术,通过与数模软件的挂接,直接利用数模成果作为数值试井的初始分析模型,并根据测试井点的压力和井间示踪剂监测资料进行模型修正,做到了监测与模拟兼顾;进行了油水井注采对应关系的定量化分析,得到了压力和剩余油分布情况,使得监测资料的分析应用由"点"扩展到"面",指导措施调整方案实施.
裂缝性储层物性参数变化快,裂缝分布规律复杂,具有极强非均质性,储层表征预测难度大.针对其非均质性极强的特点,在充分运用地质、测井、地震、油藏工程等静态和动态资料进行裂缝精细描述的基础上,形成了3种裂缝性储层建模方法,相应可建立裂缝性储层的等效连续模型、离散模型和综合模型.等效连续模型中的裂缝不作单独处理,把裂缝的属性平均分配到每个网格单元;离散模型通过地质力学和地质统计学的计算公式,应用确定性建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