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粉对马铃薯薯渣废水絮凝吸附作用的初步研究

来源 :2013年中国马铃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eb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报道了玉米秸秆粉、秸秆粉水在马铃薯薯渣废水处理中的絮凝吸附试验结果.结果表明:利用玉米秸秆粉回收马铃薯薯渣和蛋白液的营养物质,干物质、粗蛋白回收率分别达到78.96%、72.26%,COD降低48.66%,玉米秸秆粉的絮凝吸附效果接近或优于目前通用的高效合成絮凝剂,对环境、家畜更为安全。
其他文献
马铃薯晚疫病是世界马铃薯第一大病害,重庆市巫溪县马铃薯晚疫病常年发病面积2万hm2,发病程度3~5级,不防治一般损失30%~50%,防治后挽回损失4万kg,晚疫病预警系统是田间气象观测数据(温度、相对湿度及降雨量)和晚疫病侵染规律建立的,预警技术经历了人工预警到电算预警又到自动监测预警的智能系统,在比利时成功应用20多年,引进我国重庆等地成功应用5年,与当地晚疫病发生规律基本符合,有效地控制疫病危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多循环病害,在同一个生长季节,晚疫病菌可以多次繁殖、多次侵染植株,可运用病情发展曲线下面积(AUDPC)来评估马铃薯品种的抗病性。本研究利用自然病圃,调查分析了湖北主栽马铃薯品种对晚疫病的田间抗性情况。结果显示:所有16个参试马铃薯品种中,鄂马铃薯7号、鄂马铃薯5号、华恩1号、鄂马铃薯10号、鄂马铃薯8号、鄂马铃薯6号、鄂马铃薯9号对晚疫病的田间综合抗性较好,占43.75%。
晚疫病是制约西南山区马铃薯产量的关键因素,连续几年我们不断寻找马铃薯晚疫病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本试验研究了富民1号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应用富民1号防治4次与甲酸灵锰锌防治4次效果相当,平均防效为22.9%和22.7%,667m2产量为604.2 kg和508.9 kg,分别比清水对照增产75.7%,47.9%,经SPS方差分析显著高于清水对照,两者之间差异不显著.大区试验结果应用富民1号防
本试验选择4个马铃薯品种并各选择2~3个药剂组合进行试验。在费鸟瑞它品种中,每次处理的防效差异不显著.平均防效为23%~24%、产量以施药5次最高667 m2产为1 119 kg;在米拉品种中,富民组合和常规组合防效和产量相当,处理与对照产量有差异200 kg左右;在渝薯1号品种中,三个药剂组合均可有效防治马铃薯晚疫病,防效及产量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施药区1,2,3处理产量都极显著高于清水对照
本试验研究了代森锰锌、破茵、克露、瑞凡、银法利等药剂交替使用2~3次对马铃薯晚疫病的综合防效及经济效益情况.试验结果以三次用药效果好,平均防效也以处理5,7,9最好为31% ~37%,产量结果以处理5,6,2,3,9,7小区较高,667 m2产分别可达到2 201,2 168,2 134,2 134,2 114,2 084 kg,比不施药区增产98%~109%,667 m2经济效益分别为842.1
马铃薯是山西省的第三大粮食作物和重要的经济作物,其中80%的产地又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经济欠发达的丘陵山区.由于其具有抗旱、耐瘠薄、高产、营养丰富等优良特性,已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食物保障和经济来源,因此在农业生产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通过介绍2012年山西省马铃薯产业现状,指出耕作粗放、栽培规模小、种植及时不配套以及营销网络不健全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同时对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对策从产品价格、种植技术
试验研究了3种杀菌剂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作用.结果表明:高巧30 mL悬浮剂+安泰生50 g可湿性粉剂,兑水0.75~1 kg,包衣马铃薯种薯块100 kg防效最好,平均为66.7%,增产25.1%;其次是烯酰锰锌,平均防效为57.5%,用种薯量的0.3%拌种,增产16.0%.
对2012年辽宁省马铃薯产业现状进行了介绍,分析了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指出病害防治不当、产品质量差以及品种单一是主要的制约因素,并从调整产业布局、增加科研投入力度以及完善质量监管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产业发展建议。
西南地区春播马铃薯覆膜抗旱栽培,无论覆盖白色地膜还是黑色地膜,都表现侧膜覆盖(膜侧种植)栽培方式增产率最高,抗旱效果好。黑色地膜侧膜覆盖667 m2产量2125.8kg,比对照不覆盖地膜增产380.3 kg,增幅21.8%。白色地膜侧膜覆盖667 m2产量2016.5kg,比对照不覆盖地膜增产271.1 kg,增幅15.5%。分析增产原因,初步认为是:侧膜覆盖栽培方式能有效地将春季极有限降雨集中到
通过对北方马铃薯栽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探讨了北方马铃薯高产栽培农艺农机配套策略与思路,以期提出与北方旱地马铃薯生产相适应的农艺农机一体化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