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制定效能评估指标是评估武装直升机效能的前提和关键环节.论文在阐明武装直升机效能评估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说明了制定效能评估指标的原则和建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结合武装直升机的装备构成和作战使用过程,建立了武装直升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说明了效能指标体系的特点.
【机 构】
:
陆航部综合局,北京,100012 陆航学院航电和兵器工程系,北京,10112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制定效能评估指标是评估武装直升机效能的前提和关键环节.论文在阐明武装直升机效能评估有关概念的基础上,说明了制定效能评估指标的原则和建立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的方法;结合武装直升机的装备构成和作战使用过程,建立了武装直升机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说明了效能指标体系的特点.
其他文献
近期,在飞行训练中,某型直升机传动系统频繁发生漏油问题.本文从其设计和工作原理入手,通过一线使用和装配操作经验,分析了产生故障的原因,提出了防止和减少故障的改进措施:第一,发现渗、漏滑油问题时,不要轻易下结论,应通过反复仔细观察,来确定渗、漏部位,要坚决避免想当然的做法,对渗漏部位错误的判断,会导致错误的操作,既浪费时间,也浪费精力;第二,如果不能直接确定渗、漏滑油,在不影响功能的情况下,建议通过
本文通过多电技术在直升机上的应用,对多电直升机的供电特点和供电技术要求进行了阐述,并对270V高压直流配电进行了初步的设计研究.由于多电飞机十分重视对电能的应用,多电飞机对电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样将需要从几千瓦到几百千瓦的高功率密度的电动机和电动驱动装置。其次,多电飞机要有高功率密度的发电装置,容量要大,最好能起动发电、可靠性要高及容错能力要强,电源系统应能具有计算机检测、监控、管理和保护系统,
针对3D打印的工作原理和国内外技术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应用前景进行分析,介绍了3D打印技术在国内外维修领域的应用情况,对3D打印技术是制造领域的一次技术革命进行了探讨,将3D打印技术用于航空维修备件和工具制造领域,将有力推动装备维修技术的快速发展.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新机型大量装备陆航部队,随着带来的维修保障问题愈发突出,特别是航电专业一体化发展迅速,借鉴美军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发展经验,结合我军陆航直升机航电专业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需求,提出了"三位一体"规划编写交互式电子技术手册的方法和措施,为推动陆航直升机信息化保障提供理论借鉴和技术支持.
针对目前陆航直升机装备维修过程中存在的理论指导不足、中间平台难以高效承上启下、基础技术资源存在挖掘不足等问题,借鉴其他院校部队服务热线建立经验,以陆航学院为平台对陆航直升机装备维修资源信息服务中心构建进行探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对实施过程中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为推动该项工作进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实施军民融合式航材保障改革,是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提高军事经济效益,推动航材保障模式创新的必然选择.对军民融合式航材保障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军民融合式航材保障优势进行阐述,对新时期做好我军的航材保障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军民融合式航材保障体系建设进行分析,并指出了军民融合式航材保障的发展方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条件下,特别是当前,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军工体制的转变,为人们创造了良好的外
本文介绍了武装直升机火控雷达的发展概况,典型的武装直升机火控雷达系统,研究了火控雷达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新军事变革的不断深入,未来武装直升机作战环境会日益恶劣,这对机载火控雷达的性能也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武装直升机火控雷达的发展已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向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方向发展,向功能更强、更加完善的以光纤多重总线为基础的综合化航空电子的方向发展,向与各种电子设备、武器系
研究基于三维虚拟环境下的某型航空自动武器互动分解与结合技术,让虚拟条件下的装备教学更加生动高效,为现阶段院校与部队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新的培训途径.通过此次对某型航空武器三维建模及交互技术的研究,初步探索了3D max在虚拟现实技术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建模过程中3D max凭借其良好的操作性、兼容性和强大的功能性,快速建立了机械结构模型,创建骨骼链接并准确地制作了该型自动武器分解结合动画和抽壳、抛壳的
从舰载直升机的发展历史出发,本文首先给出了舰载直升机的主要使命任务.接着,经对国外舰载直升机的现状、主要先进机型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了国外舰载直升机的特点.然后,从舰载直升机使用的特殊性考虑,详细阐述了其使用环境特点,提出了舰载直升机应具有的特殊要求,即良好的环境适应性以及良好的舰机适配性;同时分析给出了舰载直升机的指标要求.最后,通过对舰载直升机发展趋势的探究,提出了国内舰载直升机的发展建议.
随着航空装备现代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软件产品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功能也越来越复杂,如何全面提高航空装备软件的质量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各种方法手段中,软件测试是一种有效的、必须的途径。其正确的做法是软件寿命的全过程开展测试工作。为保证软件的长期正常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加强软件测试应用方面的研究,还可以缩短软件开发周期,提高软件开发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