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护理在3例脊髓损伤导致病理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医学会第十八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一届COA国际学术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8521843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疼痛护理在脊髓损伤导致病理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提高脊柱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的水平,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促进康复。方法:将2016年1~5月在我科住院13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开展疼痛护理,即以联合应用镇痛药物为主、非药物镇痛为辅进行,并与2015年4~8月住院的设为对照组的8例未开展疼痛护理的患者进行比较,比较疼痛的评分、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应用可视化疼痛量表对患者进行疼痛程度评分,根据评分情况制定镇痛方案,观察镇痛药物的疗效与副作用,联合应用不同种类镇痛药物给与正确的途径与剂量,非药物镇痛包括采用心理护理、松弛、音乐、按摩、针灸、意象、生物反馈、情感支持疗法等,运用暗示、催眠、冷热疗法、激光、超短波电疗、磁疗等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也可使用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使患者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个人为的刺激,如看精彩的电视节目,使患者不自觉自身与现场,从而忘却疼痛。音乐有刺激和分散注意力的作用,具备镇痛及松弛的能力,鼓励患者听一些舒缓优美的音乐,可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其他文献
目的:在骨科研究中,通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动物实验。高质量的科学研究需要优质的动物护理与规范的操作程序。向从事骨科研究的科研工作者介绍骨科科研究中对实验动物设施进行AAALAC认证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意义方法:经PUBMED检索,并参照国内外相关著作,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实验动物福利与动物实验科学"(贺争鸣等主编)综述成文。
目的:本综述的主要目的就是,评价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骨融合、自体骨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治疗颈椎间盘疾病的临床和放射结果。研究背景: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手术,一直是保守治疗无效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标准治疗。然而,尚没有研究对比前路颈椎间盘切除异体骨融合、自体骨融合、cage植入和颈椎间盘置换。
目的:在初次髋关节置换或髋关节翻修术中应用3D打印ACT髋臼杯重建髋臼稳定性,恢复髋臼旋转中心。材料及方法:从2013年至2016年,采用北京爱康公司3D打印的ACT髋臼杯及金属补块应用于18例20侧髋关节初次及翻修病例,其中初次置换9例,翻修9例,其中1例为初次双髋,1例为1侧初次置换、1侧翻修,男8例,女10例;年龄35至76岁,平均57岁;初次髋关节置换术前诊断为股骨头坏死3例,类风湿性关节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手术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尚未明确。评价这些风险对为病人提供咨询和改善诊断很重要。作者拟评估外科治疗CSM的围术期和迟发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通过标准化的方式结和外部监督搜集包括不良事件的数据结果。基于临床因素对围手术期并发症(手术30天内)和迟发并发症(术后31天至2年内)的发生率进行分类和分层。
目的 探讨ACL损伤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为更好的治疗ACL损伤奠定基础。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6月起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27例ACL患者资料,男129例,女98例;根据患者膝关节骨胳尺寸(髁间宽度和胫骨止点前后径)、有无过伸膝、运动功能需求和年龄等情况,分为不同的组,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髁间宽度12mm以下,胫骨止点前后径16mm以下者采用单束重建(直径<8mm);髁间宽度12-14m
目的:腰多裂肌位于腰骶结合部后方,竖脊肌深部,肌肉纤维多为纵向走形,对于保持腰椎曲度,稳定腰椎起着重要作用。不幸的是,它经常得不到锻炼,出现废用性萎缩,而被脂肪组织浸润替代。有研究显示,椎旁肌脂肪浸润与慢性腰疼密切相关,而慢性腰痛的患者椎旁肌的体积是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尚不明了,本文则主要研究慢性腰痛患者腰多裂肌的影像学改变与其功能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腰椎手术是骨科的常见手术,常伴有神经压迫等症状,这类手术术后常需要长期卧床休息,由于患者手术方式、个体差异,心理状况等因素,常出现拔出尿管后排尿困难或尿潴留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舒适和恢复,观察拔尿管前定时夹闭尿管对腰椎术后拔除尿管后排尿困难的影响,预防术后留置尿管拔管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减少拔管后再次导尿。
会议
目的:采用I期翻修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10例,随访治愈率,总结单中心开展I期翻修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的有效性。材料及方法:从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I期翻修治疗髋关节假体周围感染10例,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55至86岁,平均71岁;其中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全髋关节置换6例;早期感染3例,晚期感染7例;术前关节穿刺细菌培养均为阳性,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例、表皮
目的:观察小切口椎旁肌间隙入路短节段固定结合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围手术期及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7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段椎体骨折病例46例,其中采用椎旁小切口肌间隙入路治疗24例(椎旁小切口组),传统正中入路治疗22例(传统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估临床疗效。
目的:回顾性分析随访TKA中应用CR假体和PS假体的不同患者的功能恢复情况。材料及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3年2月至2016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已实施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患者共200例,其中CR假体100例,PS假体100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9个月(3个月到42个月),评价患者膝关节KSS临床评分、KSS功能评分、VAS评分、WOMAC评分及SF-36评分;X线评价分析除外感染翻修假体的松动及翻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