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生态系统建构中的文化要素

来源 :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2015年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_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参与其中的生物圈生态系统是总体考虑人类可持续生存环境的最大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议题需要考虑消除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失衡的因素,持续增强生态系统的生态整合力、自维持力、自调节力和自组织力。在可持续生态系统建构中,文化要素的作用十分突出。这些要素包括关于人性的信念、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及其价值尺度、社会制度选择、社会风尚和价值导向等等。可以促成可持续生态系统建构、持存的文化,须包含这样的要素,它们是端正了对人类本性的认知、人与人的关系消除了对立的异化状态、人对自然的关系中放弃了对自然地无度宰制的观念、社会生产方式摆脱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的、社会生活不再为消费而消费、社会成员个人与社会全体的价值尺度高度融合、社会风尚和价值导向是亲生态的各种文化元素。这些文化要素既有助于缓解和和消除造成生态破坏的趋势,又能够促成重建生物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可持续生态系统的建构与生态文化的成长是相互促动的。
其他文献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环境执政即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实现路径.中央主要领导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贯穿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精髓,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充分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品格.生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内环境概念从整体的角度看待多细胞动物和人体,使生理学摆脱活力论和机械论,从整体上理解和认识生命有机体.稳态概念发展了内环境的基本思想,强调稳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逐渐发展为生理学乃至生命科学及其它学科的核心概念之一.稳态应激概念的提出强调了生命有机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的主动性,对于进一步认识生命有机体是一个进步.
法律与宗教构成社会经验的两个向度,二者相互依存、彼此渗透.宗教的神秘性与法律的理性相矛盾.但两者在道德层面又相互依存,共享仪式、传统、权威和普遍性等信仰要素.法律不仅包含有人的理性和意志,而且还包含了人的情感,人的直觉和献身,以及人的信仰.所以法律在坚守科学理性底线的同时,还要吸纳宗教道德的合理因子.
以科学技术为主导的西方文化疾风劲吹,凭其摧枯拉朽之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自我检省的时代当口.这一时期的中国学者在思想形成过程中,都不能回避一个共同话题:即对西方强劲的科学技术文化和中国没落的儒家文化的评价与取舍.早期现代新儒家认为,中国脱离贫弱离不开西方近代所形成的科学技术及其为主导的文化,但不盲目热衷、迷信西方科学技术所创造的发展盛势,应以严谨与审慎的省察视角代之,从而对其社会功用予以理性考量.通
本文根据民生科技不同于其他科技的特点,提出民生科技NSPI创新动力理论:N(Need Power)——社会需求动力;S(Supply Power)——科技供给动力;P(Policy Power)——政策导向动力;I(Interest Power)——市场利益动力.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南水北调工程已经成为解决北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补充水源的一项重大的跨流域调水工程.该工程耗资巨大,施工地域广泛,建设周期长,涉及了诸多领域的问题,本文从工程伦理的角度,围绕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中产生的主要伦理问题:生态问题、移民安置问题、安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工程师伦理教育的缺失、企业伦理教育的缺失、中国工程社团伦理章程的缺失;并提出一些解
发明伦理研究发明主体在发明活动中应该恪守的价值观念、社会责任和行为规范.发明的应用后果具有不可预测性并且发明负荷价值,所以发明虽然仅涉及概念阶段,但是发明关涉伦理.为了做出符合伦理的发明,发明主体在发明活动中需要考虑发明的前瞻性、科学性、尊重性、安全性和责任感等.发明受到发明人和发明组织的影响,可以从发明人道德制约和道德想象力的建构以及发明组织的道德决策三个方面构建发明主体的伦理道德.
1908年,钟观光将主要精力转向植物学研究.1918年初到1921年底,涉历全国诸省,以北京大学教授全国生物调查员的身份采集植物并制成标本,鉴别其学名,并用西方分类学的方法将所制标本分科属记载入册,成为用分类学方法研究本国植物的第一个中国人.送回北京大学的标本成为日后建立植物标本馆的主体.采集过程中,钟观光认识到同名异物或异物同名带来的问题,他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植物中名整理思想.1933年前
方以智在学习与研究西方科学的同时,也做了一些会通中西学的工作.西方科学的系统、精确、实用与有效刺激了方以智知识观点的变化,即他将形而下的自然科学与技术连同考证知识都视为重要的知识门类,同时提出"三德首知"的命题,因而突破了儒家"仁智统一"、"仁统一切"传统知识观,但他知识观点的变化并非与传统观点完全划清界限,而是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仍然受到旧有思想的纠缠.
海德格尔接应到荷尔德林思诗同源的预言般的警告,欲担负起破译宿命的思的任务,并试图扭转此一深藏在欧洲历史内部的虚无主义命运,多层次透视从弗西斯到亚里士多德物理,再到罗马人的自然,再到近代自然科学一步步沉沦的宏阔的历史场景,直至自命为主体的人系统地被技术所摆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