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水浸-束缚应激(WRS)大鼠的方法,研究应激状态下胃酸分泌的变化情况及分子基础,为临床防治应激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组,每组1 6只,A组:术后无应激4h组;B组:术后WRS2h组;C组:术后WRS4h组,采用我们首创手术清除胃内容物并幽门结扎测定胃酸分泌速率,电子显微镜观察壁细胞泌酸功能状态,免疫荧光测定壁细胞H+/K+-ATP酶活性状况,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胃粘膜ATP、ADP、AMP含量,并计算能荷(EC),多角度观察应激状态下大鼠胃酸分泌的变化情况。结果:WRS后大鼠胃酸分泌受到显著抑制, B组和C组的胃酸分泌率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 01),C组的胃酸分泌率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壁细胞内可见大量的囊泡和管泡结构,与线粒体相伴随散布于整个胞质中,分泌小管数量少,其表面微绒毛稀少,线粒体数量较大,基质致密,嵴排列紧密整齐,形态清晰,呈静息状态,即处于胃酸基础分泌状态;B组壁细胞内囊泡和管泡结构数量较多,分泌小管数量很少,其表面微绒毛缺如,线粒体数量减少,明显肿胀,部分嵴崩解断裂不整齐,形态模糊,处于明显胃酸分泌抑制状态;C组壁细胞内囊泡和管泡结构数量较多,分泌小管数量很少,其表面微绒毛缺如,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严重肿胀,基质明显减少,大部分嵴崩解断裂,形态模糊,处于严重胃酸分泌抑制状态。免疫荧光标记H~+/K~+-ATP酶后,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显示各组大鼠胃黏膜全层均分布壁细胞,B组和C组的H~+/K~+-ATP酶增强期壁细胞数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其中C组H~+/K~+- ATP酶增强期壁细胞数与B组有明显差异(p<0.01)。WRS后大鼠胃粘膜能量代谢受到显著抑制,B组和C组的胃粘膜组织ATP含量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 01),C组的胃粘膜组织ATP含量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B组和C组的胃粘膜组织EC与A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1),C组的胃粘膜组织EC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应激状态下,大鼠胃酸分泌率受到显著抑制,壁细胞泌酸功能下降,壁细胞H+/K+-ATP酶活性增强,胃粘膜组织ATP含量和能荷水平明显减少。胃粘膜组织ATP含量和能荷水平明显减少是决定胃酸分泌下降的主要因素,而以往作为检测壁细胞分泌功能标准的H+/K+-ATP酶活性其实对胃酸分泌影响不大。这一结论可能改变我们以往对胃酸分泌理论的认识,从而改进目前因胃酸引起的胃粘膜损伤性疾病的治疗方法。